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常会几年完成一次轮回。在每个周期,股市都要经历一次涨跌,在牛市里,市场至少比前一个最低点上涨20%,而在熊市阶段,大盘则至少比前一个最高点损失20%。即便是在每一个牛市或熊市中,股票也很少是直线式运动的。实际上,牛市和熊市往往是相互交融的,牛市会因盘整而转化为熊市,熊市会因反弹而转化为牛市,其间,大盘可能会暂时性偏离长期趋势。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行为体现为图23所描绘的形态,它显示出标普500指数在1963-1992年期间的周期性变化。我们从图中可见,在这段时间里,标普50时旨数大约经历了5个完整的兴衰周期。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周期的上下振幅在密度和持续时间上相去甚远。1973-1974年期间的熊市最为迅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盘即损失了近50%的市值。另一方面,1987-2000年期间的牛市则最为漫长,持续时间超过12年,市值合计上涨幅度接近600%01987年的熊市尤为特殊,因为它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出现极为剧烈的下挫(即股市崩盘)。
在每个小周期的基础上,股票市场的大周期往往可以持续一二十年。图24即显示了标普500指数的大周期。这些大周期由一系列各种形态的周期组成,这些小周期也被称做“长期牛市”(secular bull)、“长期熊市”(secularbear)或“盘整”(range-bound)市场。
在所谓的长期牛市中(如1951-1966年),股价持续上涨,估值倍数也摆脱低位,达到高位。此外,在长期牛市中,新上涨阶段的最高点往往突破前一个牛市的最高点,而新熊市的最低点通常也会高于前一个熊市的最低点。在盘整市场(如1966-1982年),估值倍数萎缩,市场进入窄幅震荡状态。而在长期熊市中,股票价格与估值倍数则呈现双双下跌的态势(如1929-1932年)。
实际上,投资大众总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理智,疯癫加剧,尤其是在接近长期牛市结束时。而每经历这样一轮狂热,都会无一例外地随之以一轮惨不忍睹的市场大爆发(如1929年的“大萧条”)。
图23 1963-1992年期间的股市周期
图24 1871-2013年的长期市场趋势一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走势
股票市场的长期性周期变化与短期性兴衰周期绝非巧合。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很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这样的市场行为,譬如宏观经济、市场对股票的认识和感受、股东的情绪等
至于以整个市场周期对目标的投资,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通过与其市场的短期和长期趋势,把握好进入时机并及时退出,投资者注定会受益匪浅。遗憾的是,当无数投资者都想做得如此天衣无缝时,这种事情也就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没有一个顶级投资者会尝试着去预测市场行为。实际上,他们无一不认为,在魔法水晶球里寻找灵感的做法,纯属徒劳无功的荒诞之举。此外,他们很少进行短线交易,也很少利用短期市场波动谋求回报。相反,顶级投资者更习惯于预测市场的一长期走势,并据此给自己定位。
事实上,既然投资者关注的是价值与价格的背离,那么,他们就应该将市场周期看作是获得低买高卖的机会。更确切地说,在聪明的投资者看来,熊市,尤其是即将走出盘整或长期熊市时出现的最底部,是他们建仓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时点上,很多股票的交易价格均远远低于它们的内在价值。
反之,在牛市阶段,尤其是即将走出长期熊市时出现的高点位置,他们会谨小慎微,因为此时的股票价格通常已超过它们的内在价值。尽管在接近市场底部时买进、在接近市场顶部时卖出的观点看似简单明显,甚至会让人觉得无知,然而,绝大多数投资者似乎很难将这个原则诉诸实践。而且多数人恰恰在做着相反的事情:在接近市场高点时买进,在接近市场底部时卖出(或是拒绝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