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昔日零食第一股,为何如今靠政府补贴也亏钱?
零食这种东西无论如何都不会缺乏市场。
做休闲零食的盐津铺子上市于2017年,良品铺子上市于2020年,而电商零食巨头三只松鼠也不过是去年才上市。老牌零食企业如洽洽瓜子、好想你等虽然上市时间早,但是都是登陆的中小板。
2002年就在上海成立的来伊份就不大一样了,2016年公司历经曲折终于登上A股主板市场,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休闲零食第一股”。然而现如今,立足上海还占有先发优势的来伊份为什么逐渐跟不上队伍,终于把一手好牌打烂了呢?
上市两年业绩就变脸
来伊份的前身是20世纪末上海市中心的一家不起眼的夫妻店,老板娘把家乡秘制的小核桃当做主营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之后来伊份就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省市地区不断扩张,辉煌时期的年均销售增速一度超维持50%、门店增速维持30%。
2016年来伊份上市,但没想到上市仅两年后公司业绩就开始快速下滑。2016-2019年来伊份实现净利润1.34亿元、1.01亿元、0.1亿元、0.1亿元,也就是2018年开始,公司利润发生断崖式下跌。
更惨的是近几年来伊份拿到的政府补助比归属净利润还要多,也就是业绩不够补贴来凑。抛开政府补贴,2016-2019年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1.2亿元、0.86亿元、-0.47亿元、-0.33亿元。一年收入40个亿,自己却不赚反亏,面对这0.26%的超低净利率来伊份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利润低是因为费用高
近几年来伊份的综合毛利率始终保持在43%-45%左右,也就是说公司净利率低并不是因为毛利率降低,产品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很大变化,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不是费用端出了问题。
2016-2019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达到30.4%、30.4%、32.9%、32.6%,始终高于同行业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零食巨头。而且来伊份的管理费用率达到10%左右,也是高于同行水平。这样看来,高额的费用就是吃掉来伊份利润的最主要因素。
那么同样是卖零食,为什么偏偏来伊份的费用率这么高呢?
我们把公司2019年的销售费用拆开可以发现,销售人员的工资是主要部分,其次就是租赁及物业费占到30%以上。而来伊份花在广告宣传上的费用反而不多,只有总费用的9%,我们可以得出两点:
(1)广告宣传费投入太少,不舍得做广告自然不能把品牌推广出去。
(2)租赁及物业费太高,主要是因为公司销售模式可能有问题,我们详细来看。
费用高是因为模式不行
来伊份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租赁费,主要是因为公司主要是做线下销售。在这个“新零售”概念满天飞的互联网时代,相对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线上零食巨头来说,来伊份的线上份额确实是很低了。
2016-2019年来伊份的线上营收占比始终不到15%,难道是公司真的不想做线上吗?其实早在上市之前来伊份就喊起了进军线上的口号,然而雷声大雨点小,公司管理层仿佛确实是玩不转线上这套,多年来一直没有发挥好先发优势、抢占到理想的份额。
而线下的销售必然要不断开店,一般来说加盟模式是线下扩张最迅速的模式,但来伊份还是不做,非要做直营。2019年公司直营门店营收占到了76%以上,大量直营就必然造成了租赁及物业费用的增加,不断侵蚀公司的利润。
看到这里我还想到一个问题:洽洽也是老牌零食企业了,洽洽也与来伊份规模相仿,洽洽也是很少做线上的,那为什么洽洽就能赚到钱呢?
我能想到的原因就是,洽洽是全国性销售,覆盖面积更广,加上早年一直打造拳头单品洽洽瓜子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构建了足够的品牌价值:说到瓜子你能第一时间想到洽洽瓜子,但说到零食你能第一时间想到来伊份吗?还有就是洽洽虽然也是线下销售但不用自己开店,产品都在商超销售自然砍掉了高额的租赁与物业费用
所以还是品牌差距+模式差距是两家公司的主要差距。
总结
前几个月来伊份推出了“新鲜零食”的新产品战略,也就是要把自家的零食不断做到新鲜化,模糊零食和主食之间的边界。抓住消费者们吃零食追求的新鲜与健康的要求,公司还请来王一博做代言进行引流。
来伊份的新发展策略确实较为新颖,但新鲜战略最终还要落实到新产品的口味如何、落实到线上线下新渠道能不能进一步拓广,所以说消费者最后买不买账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毕竟当年来伊份要进军线上的口号也是喊的很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