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逊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动作及操盘方法介绍
罗伯逊特别关注日本、欧洲和墨西哥。他在国外股市的活动和在美国股市差不多,寻找有利的个股或者行业长线买进或是短线卖空,不把宝压在整个国家上。当然他也不是每次都中。1993年在日本,尽管整个国家市场都在走下坡路,罗伯逊在大空仓背景下也表现糟糕。总体来说,罗伯逊对外国公司都持消极观点。他发现大部分非美国公司管理人都不够专注于底线。他说:“在世界其他地方居然没有人真正关心获利能力,这实在很奇怪。”
尽管20世纪80年代罗伯逊就开始为全球投资活动打基础,但直到80年代末他才花工夫深入研究国外的情况。1989年他开始全面研究欧洲市场。他说:“要是对英国的史克必成公司和费森斯(Fisons)公司不够了解,那你怎么知道先灵葆雅、默克或者强生的优势呢?”
这些研究就是要翻遍每个外国公司账目,找出其特征。罗伯逊第一次研究德国公司就差点让他打了退堂鼓不想在德国投资了。那里的管理层看上去没有什么动力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为他们工作。经理们很少持股,工会成员通常占到董事会的一半,遍布德国工业和金融业的老同学关系网自在自得,安于现状。不过,德国有低廉的资产和强大的技术,所以只要找对了公司还是会发达的。罗伯逊的团队开始辛勤分析一个接一个的德国公司。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时,他已经准备好,功课也做到位了。两天后,11月11日,他就买进德国银行股。德国的银行是控股公司,在市场出售的价格与其自身投资组合的价值相比是非常低廉的。在工业领域,拜耳公司(Ba-yer)很不错;拜耳收益受到大幅低估,交易价格只有其大幅低估的收益的9倍。此外,公司产品优秀,价格合理,债务很少。
那些不明不白、掩盖德国公司资产的做账方法慢慢被淘汰了。到1994年,罗伯逊的发现成了常识;他有些不友好地说德国是个“巨大又低效的软包”,德国的经理只知道翻来覆去地说“降低成本”和“重组”,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如下图所示。因此他在德国市场减持,也获得了个小的空头仓位。
“巨大又低效的软包”的两层含义
日本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了罗伯逊全球策略的中心位置:关于日本股票可靠的、透彻的分析几乎没有;所以日本最好的公司通常市盈率是美国公司市盈率的大约1/3。罗伯逊1970年开始在日本投资,到1987年,他已经摸索出一条很妙的策略。1991 年,罗伯逊投资组合的12%是日经期货,他持有了很多年。他说这些投资是他的保险,要是有任何灾难性的股市暴跌,这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罗伯逊从世界的角度对日本经济有了一套认识,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他可以快速作出反应。比如伊拉克人侵科威特时,他卖出了几天前才购进的价值一亿多美元的日元和债券,因为他预计日本的石油供应将受到威胁。
他看空日本银行股很多年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日本银行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值和最低的利润率。比如,花旗银行只有日本最好的银行三菱银行资产的一半,但是平均资产回报是三菱的将近4倍。罗伯逊经常和日本银行管理人员面谈,发现他们基本没有处理坏账的问题。他们贷款给不可靠的客户是怕他们不贷其他银行也会贷。罗伯逊的银行股投资花了很长时间才有回报,不过在1997年确实回报丰厚。
罗伯逊认为苏联解体后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更有利,于是开始密切关注巴西、智利和阿根廷。1991年时,有个老师每周来老虎基金办公室教他3次西班牙语!
他对印度有着浓厚的兴趣。印度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是印度企业一个重要优势。很多公司的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可靠的商业环境、可接受的法律体系、发展良好的股票市场也让罗伯逊印象深刻。他的投资组合中长期持有3%的印度股票。
俄罗斯问题一大堆,罗伯逊避而远之很多年,但到了1995年,他又长期持有1%的俄罗斯股票。
1994年,他在墨西哥建立了一个11%的空头仓位。看着一群群投资新手跨过南部国界,期待墨西哥会有持续的经济繁荣,罗伯逊却觉得他得站在他们的另一面。
罗伯逊的国际投资方法的一个经典范例在零售业。之前提到在国内他一直倾心于沃尔玛;后来热情转向了拥有几家零售连锁店的后起之秀——佩恩商贸(Penn Traffic)。商品零售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但他和团队发现了英国零售业令人惊喜的机会。他看出英国最大的两家超市连锁店,桑斯博里( Sains-bury)和乐购(Tesco)拥有他们的美国竞争对手缺乏的东西:那就是他们有自己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也在自家商店出售。这样他们就从制造和销售两层获利,并且对公司有更好的管理。于是罗伯逊重仓持有这两只股票。
然而,老虎基金也像其他大型对冲基金一样变得很难操控。管理需要大整改。1992年,美洲虎基金大幅夸大其7月至11月的投资表现,后来不得不尴尬地寄出道歉信,在安装更多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92年春,罗伯逊发起了黑豹基金(PantherFund)。由于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黑豹基金比其他基金受限更多;到第一年末,表现已经落后。直到1994年,罗伯逊自动放弃了黑豹基金给他的酬劳,即利润的15%。
除了黑豹基金之外,罗伯逊表现超群。1992年他卖空日本银行股赚了几亿美元;1993年他利用欧洲利率期权套现了欧洲固定收益证券——债券和货币,后来他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个方法。国内他大举购进时代华纳,美国最大的电视运营商Comcast和TCI公司。他对零售业的热情依然不减,而且开始有针对性地寻找经营得力的中型公司,比如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son)。
尽管投资方式比其他对冲基金更保守,罗伯逊的基金也不能完全逃脱由于高度融资而给投资项目带来风险的这一模式。因此,罗伯逊也眼见着1993年壮观的63%的收益在其后两年急剧萎缩。基金1994年下跌9%,1995年的增长低于平均增长值。很多投资者退出,其他经理也陷于同样的衰退困境中。比如迈克尔·斯坦哈特的基金1994年就下跌了30%多,之后才慢慢恢复。
1996年夏季《商业周刊》有个封面报道题目为《奇才的坠落》,很恼人地指责罗伯逊离间同事,已失去对业务的掌控。他以诽谤起诉《商业周刊》,在杂志承认夸大了他的问题后才撤诉。1996年赚得3亿美元后,他成了华尔街薪酬第二高的金融家,《福布斯》报道他已是亿万富翁。
1997年10月,罗伯逊在很多年后终于结束了在亚洲股票市场的一些空头仓位。不幸的是在他的操作还没完成时,日本市场重整旗鼓了,他因此亏损了4亿美元。但那一年还是很不错,老虎基金管理公司资产达到160亿美元。老虎基金自1980年成立以来平均年收益高达36%,是有史以来这类大型基金里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