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第四次“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了。尽管会议公告当中提到“会议通报了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总体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但具体数据并未对外披露。所以,对于具体取缔了多少家?保留了多少家?还剩多少家?这样的具体数据目前无从查找。
2017年1月,中国证监会主持召开了第三次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这次会议上透露,2017年中国证监会在全国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由此形成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6个省(区、市)共设有交易场所1131家。其中,单个地区交易所数量超过50家的城市中有:大连86家,河北79家、上海71家、江苏70家、青岛66家。可见,交易场所数量超过50家的城市主要分布于东部省市。
也正是这次摸底调查让中国证监会发现:全国违规交易场所共有300家,约占交易场所总量的27%。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已有272家地方各类交易场所被纳入“黑名单”,而超过50家已明确通过审核。在违法违规者当中,邮币卡45家,贵金属76家,原油为35家,是违法违规的重灾区。
由证监会牵头形成部际协调机制“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这是2011年国务院在整顿金融秩序过程中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令人深感不解的是,就在2012年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具体实施意见之后,各类交易场所的开设反而驶入“快车道”,各式各样的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及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场所;石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中远期交易,以及邮币卡和新产生的分散式柜台交易、现货连续(延期)交易、融资融货交易、现货发售交易、“微盘”交易等等,五花八门,犹如雨后春笋。
直至2017年7月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强力扭转金融恶性发育,治理金融乱象,各类交易场所才得以更大力度的认真地清理。据中国证监会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局长李至斌去年年底介绍, 2017年初开始,证监会牵头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协调督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集中整治,遏制了交易场所违法违规风险漫溢的势头。一是贵金属、原油、邮币卡等违规交易基本停止。二是数百家交易场所关停,两万多家交易场所的会员、代理商、授权服务机构被撤销或者转型退出。三是违法犯罪得到查处,各地公安机关立案11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多名。
从第四次部际联席会议上传达出的信息看,监管层一致认为:当下交易场所数量依然是过多过滥,地方交易场所长效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风险爆发和违规活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明确提出:要切实减少交易场所数量,合法合规但业务范围重叠的交易场所要按类别有序整合,未按要求完成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任务的地区,原则上不得批设新的交易场所。
与此同时,此次部际联席会议强调:打赢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攻坚战,是一项政治任务。这说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已经被上升到政治高度。从这一高度上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无疑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容不得半点迟缓与懈怠。
应当看到,近年来中国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与包括交易场所在内的各色金融、准金融机构爆炸式涌现、野蛮式生长密切相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金融的两大特征:第一,包括各类交易场所在内的金融经营必须讲求规模效应,所以新设机构越多,资金争夺越激烈;第二,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多的新设机构大规模争夺资金,那金融产品期限必然越争越短、越争越贵。所以,要重新归拢金融资源,使正常金融渠道更好地实体经济服务,那就必须治乱。当然,也需要在治乱和治不好有可能添乱之间系统拿捏,控制好节奏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