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忠告:
“我个人不认为欧洲汇率体制将会崩溃,只是看到各主管当局之间的紧张关系。紧接下来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紧张和矛盾十分严重。”
“形势使我坚信英镑必然贬值,尽管拉蒙特拼命否认——判断经济走向的时候,一定不要相信政治家的信誓旦旦。”
“我的攻击从意大利里拉开始,因为他是弱者,是最好的突破口。尽管我从小对于打败比自己弱的对手就不感兴趣,但是,击败强手却常常要从弱者那里下手。”“进入对英镑的正面攻击时,我告诉他(德鲁肯米勒):在你明确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务必尽力投入。”
索罗斯在酝酿着他的世纪之赌。索罗斯的对手是英镑和强大的英格兰银行。几百年以来,英镑是全世界最坚挺的货币之一,英镑直接和黄金挂钩,曾经是流通领域的“世界货币”。然而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创伤和1929的股市的灾难,严重损伤了英镑在国际上的威信。英国不再采取金本位制,也就是不再以黄金作为发行钞票的后盾了,英镑也采取浮动汇率制,对其它国家货币的汇价每日波动。自此以后,英镑就再也不是国际支付中的霸主,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货币向英镑发起了挑战。
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私人股份银行,成立之初,它就有和其它银行不同的特权,比如接受政府提供贷款,在发行银行券上享有优势等。
1844年通过的银行法,结束了英国279家银行都发行银行券的局面,同时,因为其它商业银行需要证券时只能从英格兰银行提取,所以必须在英格兰银行存款,从而使得英格兰银行成为全国银行业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它开始在其它银行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至此,它已成了全国金融的管理机构。多年以来,它代表的是繁荣和力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动摇其坚实的地位,就如同英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一样,在一次次危机中岿然不动。
索罗斯将向他的对手发起攻击,这样强大的对手,别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索罗斯却决意做了,他要摧垮英磅的不可一世,摧垮英格兰银行的“央行神话”。
进入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衰退加剧,而在欧洲汇率机制下,英国只有保特高利率,才能维特英镑汇价不致走软。而高利率政策无异于使经济衰退雪上加霜,承受更大的衰退压力。英国经济状况越来越糟,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加剧。英国急需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来刺激疲软的国内经济。但利率一降,英镑立刻会成为众矢之的,变成弱势货币。
英国首相梅杰要提出促进经济振兴的计划,政策必须改变,而这样一来,英镑贬值却将使民众对政府的经济能力丧失信心,政府可能动摇甚至倒台。
这是一个痛苦的悖论。梅杰决定咬紧牙关以渡过难关,英国将坚守其政策,维持英镑的汇价。然而首相的不惜任何代价来保护英镑汇价的政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进入1992年的盛夏,英国政府的境地越来越糟糕,他们希望德国能降低利率。然而,正如索罗斯预料到的一样,德国联邦银行并没有伸出援手。
1992年7月,愈来愈多的伦敦金融专家对政府的汇率政策提出质疑,六位知名的金融学家联名写信给伦敦的《泰晤土报》,呼吁英国退出欧洲货币的体系。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政府才可以降低利率,来刺激萎靡不振的国内经济。
企业界要求调整欧洲汇率机制中英镑的中心汇率为2.60马克左右,并要求利率至少还得降低3个百分点。
但是梅杰和财政大臣拉蒙特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显得束手无策,对降低利率还是犹豫不决,认定利率一旦降下来,英镑就会禁不起金融投机家和货币避险操作者的群起而攻。整个夏天,财政大臣拉蒙特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声明英镑决不贬值。
为了稳定人心,拉蒙特在8月中旬又一次出现在媒体上,郑重宣称:“我们不想使英镑贬值”,“英国决不离开欧洲汇率机制”。他在某报撰文道:“我央心不毁坏已经取得的进展”。
对外界的批评,拉蒙特针锋相对:“如果像某些人建议的那样,我们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且降低利率,事情会变得更糟。英镑会重挫,通货膨胀率会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开始入市买进3亿英镑,抛出马克。
1992年8月26日上午时许,拉蒙特出现在财政部外面,身着深色西装,站在电视摄影机前,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说:“英国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系”。这位财政大臣非常坚定地表示,他“希望明白地传达政府的立场。我们不会使英镑贬值,我们不会离开欧洲货币体系。我们绝对地支持欧洲货币体系,这是我们的政策。”紧接着又强调了一句:“我们政策的核心,是我们会做任何必要的事。”话音甫落,记者高举话筒,蜂拥而上,一时间,现场乱成一片,对于记者所提的问题,拉蒙特一概置之不理,只在离开的时候补充了一句:“我们正在采取行动”。
在场的记者们除了听着他讲的话,还细心地捕捉着每一个细节,研究他的身体语言,借以查出实情,记者们以职业的敏感认定拉蒙特的身体语言泄露了内心的不安。拉蒙特不断地眨眼,而且常在提到一个特别敏感的字眼时眨眼。他呼吸急促,胸口起伏十分明显。他讲话讲得很快,表示他急着尽快结束这次露面。
替《每日邮报》分析拉蒙特谈话录像带的专家之一凯瑟琳·查尔顿说:“这个人的心里十分不安,大部分人一分钟眨眼六到八次,但拉蒙特在45秒里眨了64次,一般情况下,如果你说的是实话,或者讲得十分真诚,眼睛会保持静止和平静。拉蒙特的眼晴泄露了他的秘密。”
记者们和专家们所发觉的东西,投机家们当然也察觉了,他们感觉到英国政府的立场正在一点点地变软。
就在拉蒙特发表公开声明时,英格兰银行也开始动作了,它积极地进场买进金额约为3亿的英镑,同时抛出马克。中央银行试图说服人们去相信拉蒙特的话,并吓退那些投机家,不要把英镑压到2.7780德国马克的浮动下限之下。那一天收盘时,汇率是英镑兑换2.7946德国马克。
1992年8月28日的欧共体财长会议后,拉蒙特再次发表声明,宣布欧洲汇率机制中的汇率不会重新调整。
1992年9月3日,拉蒙特对外宣布政府已拟定计划向一些国际银行借款75亿英镑的外币来保卫英镑,这样的行动在英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伦敦金融界缓了一口气,又洋溢出乐观的气氛,大家觉得:也许拉蒙特能避免英镑的贬值,保持英镑的强势并继续留在欧洲汇率体系里。
1992年9月10日,英国首相梅杰在格拉斯哥对苏格兰英国工业总会演讲中,口吻强硬地指出:“软弱的选择,贬值论者的选择,助长通货膨胀的选择,都是背叛我们未来的选择,那决不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将一如既往保特英镑的汇价,并留在欧洲汇率体系中。”梅杰的讲话赢得了听众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天,拉蒙特也再度排除英镑贬值的可能性。
但这些并没有吓退像索罗斯这样的投机者。索罗斯当然也关注梅杰和拉蒙特的讲话,但是他说:‘那不能给人多少信心,因为现实已经十分紧迫。”“我个人不认为欧洲汇率体制将会崩溃,只是看到各主管当局之间的紧张关系。紧接下来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紧张和矛盾十分严重。”
尽管英国政府真诚地愿意呆在欧洲统一货币体系内,也决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加强它的经济实力,但是,过高的利率并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因为,产业的投资大都来自于贷款,而贷款利率过高,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当投资者看到通过贷款来投资一定项目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可图的时候,谁还愿意贷款投资新的项目呢?没人愿意投资开发新的产业,生产就得不到发展,生产不发展,就业机会就会减少,就业菱缩,必然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和购买力的下降,由此,也就必然导致市场的萧条,旦市场陷入萧条,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所以,深谙经济发展规律的索罗斯知道,英国央行的高利率政策不可能维持多久。
因此,当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向民众宜布英镑绝不会贬值,英国也不会退出欧洲统一货币体系时,英国一些金融界人士,尤其是些官员们,也许相信了他的话,但是索罗斯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却付之一笑,他知道,这是政界惯用的虚张声势。就像市场上的假货小贩,不管喊得多么凶,发誓多么狠,也掩盖不住假的本质。
在索罗斯看来,面对金融压力,英国政府最终要走的道路必:定是降低利率,任由英镑贬值,退出货币机制。索罗斯曾说,尽管莱蒙的话听上去语气很坚定,可是,他并没有说出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告诫人们:“形势使我坚信英镑必然贬值,尽管拉蒙特拼命否认——判断经济走向的时候,一定不要相信政治家的信誓旦旦。”
这时,乔治·索罗斯已经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为了尽可能弄清形势,他找了德国联邦银行总裁史勒辛格,史勒辛格告诉索罗斯,德国不会做有损本国经济的任何事情,史勒辛格不愿意对英国和其它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梅杰和拉蒙特想让英国留在欧洲汇率体制内的愿望实现的机会更低了。
索罗斯看到一笔大买卖就在眼前。他手下的一位发言人兴奋地说:“我们就像为一场考试准备了半年,而现在终于要上考场了。”
乔治·索罗斯并不孤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战争并不需要揭竿而起,和欧洲汇率体制以及各国中央银行作对的人很多。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一向是很活跃的货币避险操作者,他们和索罗斯一样,都嗅到了市场上的血腥气,察觉到了市场上的刀光剑影。他们不断地卖出弱势货币,不仅仅是英镑,还有意大利的里拉。
外汇交易市场里的交易员们感觉到他们的工作量一天比一天重了,在投机家机纷纷抛出弱势货币时,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花费很大的资金去支撑本国的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压力越来越大。
德国联邦银行让裁史勒辛恪接受过一次特别访问,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很清楚地告诉世人,“远离英镑为妙”。
索罗斯看得很清楚,在英国经济迟滞不前之际,硬是被逼得维持货币汇价居高不下。他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发展,他在等待正确的时机。他知道定时炸弹最终会爆炸,他所不知的是,炸弹会在什么时候爆炸,但他已经感觉出,这一天越来越近。每到新的一天,他都兴奋不已,因为他知道,即使不在今天爆炸,至少也距离爆炸的那一天近了许多。
在《华尔街日报》刊登的那篇专访中,史勒辛格还表示,用意大利贬值里拉来交换德国降低利率的协定,远不足以化解欧洲外汇市场上的危机。他还暗示出:外汇市场的骚乱可以由货币贬值来避免。事实上,他等于是在说,英镑的贬值可以平息外汇市场的骚乱。索罗斯由此判断德国将采取放弃维护英镑的立场。
不久以后,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史勒辛格指出:如果投资人认为欧洲货币单位是由揽子固定货币组成,那就错了。并特别提到意大利里拉不是非常健全的货币。索克斯问他,是否喜欢欧洲货币单位变成种货币?史勒辛格表示喜欢这种概念,但不喜欢这种货币的名称。如果这种货币叫马克,他一定会喜欢。
索罗斯对此心领神会,“我的攻击从意大利里拉开始,因为他是弱者,是最好的突破口。尽管我从小对于打败比自己弱的对手就不感兴趣,但是,击败强手却常常要从弱者那里下手。”他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里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而索罗斯从放空里拉得到的利润,使他有充足的本钱在英镑上冒险。索罗斯相信欧洲汇率体制的分裂已迫在眉睫,且该体制发生危机,欧洲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将重新大幅度调整,欧洲利率会大幅下调,股市则将下跌。
索罗斯在1988年已经把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年轻有为的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管理。对于这个索罗斯的得力助手来说,遵循史勒辛格的暗示,赌英镑会跌绝对没有错。“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决定,不是要不要建立仓位,而是要建多大的仓位。最初,我想做30亿或40亿美元。但是乔治的直觉、本能、第六感觉或者其它什么东西,也就是他成为伟大投资家的东西,开始起作用了。”德鲁肯米勒针对英国财政的漏洞,想建一个30亿到40亿美元的放空英镑的仓位,索罗斯的建议则是将整个仓位建在100亿美元左右。这是“量子基金”全部资本的一倍半,这意味着索罗斯要借30亿美元来场大赌博。
索罗斯拿出了10亿美元作抵押,又借来了30亿美元,建立了100亿美元的放空英镑仓位。利用量子基金的资产,索罗斯借了50亿英镑,按1:2.79的汇率,将英镑全部换成了马克。然后开始在卖空英镑、股市和债市的买卖上同时行动。
进入对英镑的正面攻击时,我告诉他(德鲁肯米勒):“在你明确自已是正确的时候,务必尽力投入。”德鲁肯米勒建立了放空英镑的仓位,索罗斯一如既往,提供了十分有把握的信心,鼓励德鲁肯米勒下更大的赌注。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索罗斯利用某种货币贬值大赚其钱的一种简单方式。
以英镑为例,当他看清英镑贬值的必然趋势后,就在其贬值之前,大笔借贷英镑,借到钱后,马上把它兑换成坚挺的货币,在当时,索罗斯是把英镑抛出,兑换成德国马克和美元。虽然索罗斯所贷之款是英镑,但此时他已把它变成了马克和美元。
下面的任务就是促使英镑贬值。如果英镑不贬值,甚至升值,索罗斯必赔无疑,因为,他不仅要偿还本金,支付利息,还要支付英镑升值产生的差价。
所以,他在投机过程中,牢牢把握住两个环节:一个是判断准确,经过反复的论证和调查,看准了时机才下注;再一个是,一旦贷入某种货币以后就不遗余力地促使它贬值。一旦这种货币贬值,索罗斯就必赚无疑了,贬值幅度越大,他赢利数额就越高。
现在英镑终于大幅度贬值了,索罗斯已经稳赚了,所以,剩下的问题完全可以由具体工作人员来处理了。这些人根据索罗斯的安排,在英镑降到接近底线的时候,迅速抛售马克和美元,购回英镑。
在英镑已经大幅度贬值以后,他还购回英镑干什么呢?还贷。因为他是用英镑贷的款。当购同的英镑数额足够还贷和支付利息的时候,他就停止购入英镑。那么,剩在手中的德国马克和美元,就是他此次投机的纯利润了。
索罗斯的游戏比上面所说的方式复杂得多。之所以进行这么复杂的游戏,是因为他相信当欧洲汇率体制崩溃之后,会有一些链式反应出现。第一,欧洲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将大幅度调整;第二,欧洲利率会大幅下调;第三,欧洲股市会下跌。
因此他决定卖空弱势欧洲货币,同时也下赌注在利率和证券市场。在这一次行动中,索罗斯和他的同事卖空英镑的金额高达70亿美元,并且买了价值达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
与此同时他们也买了一些法国法郎,只是金额少了一些。因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股票价格总会上升;货币升值后股价会下跌,而利率下跌则对债券有利,所以他们又买了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同时放空德国、法国的股票,并买进德国、法国的债券。因为德国马克汇价上升会损害股票的表现,但由于利率下跌,对债券很有好处。
这场豪赌不只索罗斯一人,全球各地的外汇交易员都赌英镑汇价难保。但索罗斯的赌注最大,他们有70亿美元的股票而整个仓位达100亿美元之巨,是其全部资本的一倍半。他利用量子基金的资产,借50亿英镑,然后按1英镑兑换2.9马克的比率,把英镑换成马克。这样他握有了很多的德国马克。
剩下来的事情不多了,只需要静静地等待形势发展了。索罗斯仿佛走进了一家剧院,找到自己的座位,静静地等待帷幕拉开,戏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