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水权在2020上证财富管理峰会上提出了债券市场打破刚兑趋势下的应对新思路:要转危为机,回归投资本质,构建立体信用投研体系。
近年来,中国固收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11月25日,中国债券市场余额112.9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信用类品种存量规模达46万亿元,资产证券化、私募债等创新品种不断丰富。
“固收类资产历来是保险资金的主要投向。2019年底,19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有55%投向固收类资产。”罗水权表示,险资要发挥长期稳定资金的优势,深耕固收信用市场,起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罗水权直言,固收投资不易,近年来市场上违约事件不断,各类刚兑预期被打破,市场中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增加了识别信用风险的难度。
不过,罗水权称,从全球市场看,违约规模往往伴随市场的扩容而增加,违约呈现常态化、周期性特征,是内部机制自我纠正的表现。
他认为,在政策方向、监管举措、开放进程等方面,中国债券市场具备广阔空间。
从直接融资的发展看,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导向,为债市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债市作为经济最具活力的一环和资源高效配置的平台,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从市场秩序的完善看,针对近期信用债集中违约,金融委会议要求,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从政策看,资管新规下,期限匹配、破刚兑、净值化规则逐步落地,各类资管机构均需遵守统一规则。
从产品看,各类主体对债市参与度日益提升,带动了债市纵深发展。
从对外开放看,境外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债券市场,中国债券相继被纳入主流国际指数,债市双向开放步伐加快。
罗水权表示,在中国债市加速开放的今天,更需要监管层和全市场共同参与和努力,建设健康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债市的市场化、法治化建设,让融资更容易,让投资更放心,为推动中国债市国际化、提升中国债市的国际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