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签约新项目总投资逾2700亿元,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5万户…… 揭牌一周年之际,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新片区”)用实力与速度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接下来,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新片区也将承担重任。
逾2700亿元投资入场:新片区成创新创业热土
“从上海人民广场驱车去新片区,一年前大概要一个半小时,一年后的今天,基本上还是一个半小时。但是,一路感觉,去临港的车子明显多了……” 上海奥科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一青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的确,一年来,新片区的企业多了,投资多了,人也多了……
在昨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透露,挂牌至今,新片区共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
基础建设方面,新片区也是五大板块“火力全开”:一年开工项目9个,竣工项目6个,总投资约76亿元。
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还从临港城投公司获悉,8月20日,临港城投公司一批重点项目还将集中开工,总投资约20亿元,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向新片区一周年献礼。
受新片区广阔的空间和各种产业政策所吸引,恩盛医疗创始人、董事长王盛强辞去了张江一家医药大公司的高管职位,在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徒手创业,躬身研究国内尚处空白的静脉血管介入治疗总体解决方案,拟实现事业的二次腾飞。
“上海正在举全市之力发展临港,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我相信在临港新片区未来再造一个新浦东指日可待。”王盛强说。
一年发布107个文件: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探索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这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任务。
朱芝松说,挂牌一周年来,新片区已累计出台107个政策文件,仅管委会牵头制定的政策文件就有70个。目前,新片区的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其中,新片区在金融改革方面有了新突破。“新片区初步搭建起适应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需要、便利资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说。
今天的新片区,金融资源要素正在加速集聚,已吸引20多家金融机构(拟)新建办公楼。建行、中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在新片区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8家银行设立新片区分行,并出台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朱芝松表示,下阶段,新片区管委会将进一步完善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持续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抓紧出台洋山特殊综保区、金融开放与创新等部分政策文件的实施细则,加快出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总部经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双循环”打开发展新空间
展望未来发展,在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片区的未来更具想像力。
“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说。
其中,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新片区正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国际前沿水平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功能性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合作,引领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的高级化进程。
朱民透露,近期,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实施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国际化的要素市场价格信号为引领,不断完善要素高效配置的竞争性市场机制。”朱民说。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新片区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肩负重任。期待新片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关键产业、关键环节有突破,在离岸业务、跨境研发、跨境金融服务等新模式上有突破,在制度集成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