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克服短视性损失趋避的人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
泰勒和贝纳茨认为,在讨论损失趋避时必须加进计算回报的频率,很明显,如果在短时间内计算风险较高的类似于股票这样的投资组合的回报,投资者对回报可能不太满意。“损失趋避是一种本能,”泰勒和贝纳茨说,“作为一种策略性的选择,计算回报的频率是可以被改变的,至少理论上是可以的。”
在我看来,阻止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得好的回报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短视性损失趋避。在这28年的投资经历中,我亲身经历投资者、投资组合管理人、咨询师和大投资机构的成员,因为频繁查看报表上的损失(短视性损失趋避)而遭受巨大的伤痛。能够克服这一负面情绪的只有少数人。
难怪那些克服短视性损失趋避的人能成为伟大的投资者,比如沃伦·巴菲特。我一直认为巴菲特的成功是他的投资机器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公司的一个产物。因为伯克希尔不仅仅持有股票,还持有全资的公司,巴菲特从这种独特的视角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评价自己时,巴菲特引用他的良师益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话:“因为他是一个商人,所以他是更成功的投资者;又因为他是一个投资者,因而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商人。”
打个比方,商人巴菲特懂得只要他的公司在稳定的管理之下持续获利,他投资资产的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不需要市场的肯定。他常说:“我不需要股价告诉我那些我已经知道的真实价格。”
1988年,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投资了10亿美元。这项投资在那时是伯克希尔最大的一笔股票投资。10年之后,可口可乐的股价增长了10倍,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只增长了3倍。然而,可口可乐的股票并不是一直在上涨。那10年中,有6年的时间,可口可乐的股票表现优于大市,而剩下4年则低于大市。如果计算损失趋避函数,我们发现在这10年里投资可口可乐的情绪效用是负值(6个情绪正值-2x4个情绪负值)。
或许巴菲特读过约瑟夫·德拉维加在《乱中之乱》写的准则:“那些知道如何忍受打击而没有被不幸吓到像狮子的人,在面对恐吓时会咆哮,而不会像其他胆小的人一样想要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