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返回到我们提出的三个市场的商业周期模型,现在,债券和股票市场双双上涨,但商品期货市场依然处于熊市。直到经济复苏持续了数月之后,商品期货市场才终于跌到最低点。一般来说,商品期货市场是在商业周期曲线向上穿越衰退/扩张的分界线后,才会见底。有时候,实际的价格低点出现在经济衰退的末期,但即便如此,商品期货市场通常也会在很宽的箱形区间内上下波动,而且只有在复苏开始之后才持续上涨。商品期货市场提前在衰退期间出现底部,通常是上一次复苏期间市场出现了大繁荣之后才有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商品期货价格的最后高点,是在投机热潮的阴影下出现的,因为散户投资者和企业都想要从商品期货市场中捞一笔,走势图7-3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用的商品期货市场指标是商业研究局现货原料指数(CRBSpot Raw Material Index),我喜欢用这一指数,而不像更多人喜欢用CRB综合指数,是因为前者包含的商品需求,对商业周期状况的变动很敏感,CRB综合指数则包含受气候影响的许多商品期货,比如谷物等。
CRB现货指数并不完美,因为它把石油这种重要的商品排除在外,不过它和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似乎很高,而且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情形相当令人满意OCRB现货工业原料指数于1971-1974年间大涨,然后在1974年初见底,这时经济开始衰退。经济活动疲软,用同步指标动量向下穿越零线来表示。直到1975年复苏开始启动,这个指数才再次见底,并且开始缓慢上升到下一次的高点。请注意,1974-1975年间其实并没有净上涨01974年出现低点的原因,在于前一次的低点引发了剧烈的投机潮,等到价格下跌,同一批投机客在庞大的追缴保证金压力下,被迫不计代价地抛售。这表示他们轧平商品的价格,使其远低于它们真实的经济价值。暂时性的供给过剩很快就得到矫正,价格于1974年年中反弹。但在经济反转导致商品的需求大增之前,价格几乎没有净涨幅可言。
走势图7-3 1970-1981年商品期货价格低点对经济状况
1974年不同寻常的走势,可与1971年相提并论,因为当时的商品期货价格直到复苏启动一段时间后才见底。从同步指标向上穿越零线的地方,画一个向右方倾斜的箭头,连接1971年底的商品期货价格低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现象。
债券价格高点。此时,三个市场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任何好事总会有个尽头,这次也不例外,利率下跌的期限很快就宣告结束了。政府发表的经济数据慢慢改善,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复苏的基础已经渐渐牢固,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已不再是与经济衰退作斗争。这个时期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马上紧缩,但是更倾向于中立。在此同时,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升高,乐于背负更多债务来生产和消费。由于信用供给的扩张速度减慢,需求却增加,因此利率(信用的价格)止跌回升。利率低谷通常表现得比较温和、渐进,如果用图形来表示,看起来就像一个碟形一样。这和周期高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高峰时期与非自愿性存货累增阶段狂热的举债行为有关,所以,图形也显得比较尖锐,呈抛物线状。走势图7-4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通货紧缩的情形,和缓的底部和尖锐的顶部清晰可见。通货膨胀飞涨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利率的顶部比该图中的更为尖锐。
走势图7-4 1981-2000年3个月期的商业票据收益,顶部对底部
这个周期阶段中,利率缓缓上扬,反映了稳定、受控、但明显改善的经济状况,而且并未对股市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股票投资者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只要投资者预期企业利润扩增的速度比利率快,并且相信利率上涨不至于威胁到经济复苏,股市就会继续上涨。
股价高点。但是到了某个时点,利率上升确实会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股票市场参与者预期到经济疲软,所以纷纷抛售,此时的情形,和他们此前预期经济将会复苏而买入股票时的情况大同小异。虽然股价下跌,经济本身却持续扩张,用光了仅有的过剩产能和劳动力。结果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通过自由市场机制,商品会卖给出价较高的人。
走势图7-5 1957-1980年股票市场高点对经济状况
走势图7-6 1978-2000年股票市场商点对经济状况
走势图7-5展示了股市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是以先前的同步指标3个月移动平均数偏离来表示,这一次我们看的是市场处于高点时经济的特征。请注意,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的股市高点,都与经济摆动指标的最高值密切相关,几乎没有任何例外。走势图7-6展示了1981年和1983年的高点,情况相同。在那之后,除了1990年,经济不曾衰退。结果,1988年同步指标的高点并没有和股市的高点产生关联,股市的高点早在1987年就出现了。1990年的股市高点和同步指标的高点很接近,但是1994年的经济高点与市场的高点则相反,因为经济到达顶部反转后不久,市场竟然见底反弹。最后,1998年经济达到顶部后,市场短暂下跌。整体而言,整个90年代,市场准确预测到经济不会衰退,所以不曾出现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熊市,并不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