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首日涨超50%,总市值超3400亿港元 京东健康上市引发想象:还需深耕哪些领域?
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健康)香港上市的敲锣声,很快被仪式现场等待股价飞升的人群的欢呼声盖过。
12月8日上午9点30分,京东健康(6618,HK;昨日收盘价110.000港元)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该股发行价为70.58港元/股。12月8日开盘价94.500港元,最高123.900港元,最低92.600港元,收盘价110.000港元,涨幅55.85%,总市值超3400亿港元,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健康。
与现场投资者反应一致的是更多投资者的活跃。12月7日披露的信息显示,京东健康面向香港公开发售的部分获得超额认购近422倍,国际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超过31倍,京东健康在国际发售与香港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264.57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位于北京亦庄京东总部的京东健康云敲钟现场获悉,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表示,通过在香港上市,京东健康将持续加强零售药房业务和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协同。
在收获资本市场认可后,站在新起点的京东健康还需深耕哪些领域?
纵观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足够大,但痛点也足够多。特别是受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机构间信息孤立等问题影响,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着力点出现变数,但“医+药”两条主线业务同时发力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正如辛利军表示,通过在香港上市,京东健康将持续加强零售药房业务和医疗健康服务业务的协同。
事实上,对“医+药”闭环模式的探索,也成为业内绝大多数玩家不谋而合的发展思路。
用互联网、电商思维做医药零售简单,做医药问诊、互联网医疗等更专业、更复杂的“医”的部分却并不那么容易。正是这个当下在各企业业务占比不大的部分,想象空间巨大,更是成为真正决定巨头们未来市值规模、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
此外,从企业角度来看,深度挖掘“医”方面的场景,打造相关业务产品,也是提高用户黏性,形成差异化优势,进而找到自身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的最优解。
以京东健康为例,2019年12月以来,其跟随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步伐,规模化、区域化地连接医生团体、医疗机构等头部医疗资源,开展围绕“线上+线下”“医+药+险+养”一体化闭环的专科互联网医疗中心。此外,京东健康已开设包括心脏中心、耳鼻喉中心、中医院、呼吸中心等在内的十六大专科中心,并入驻近百位权威专家和名医,如韩德民院士、胡大一教授、高思华教授、林江涛教授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上市仪式上,与辛利军一同敲锣的也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等。这似乎也进一步展现了京东健康重点打造“医、药联动”生态闭环,两条主线业务并重的决心。
大健康产业线上渗透与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巨头们未来发展的走势。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就中国门诊量而言,在线问诊占总咨询量的6%。此外,2019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3.3%。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包括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在线消费医疗健康及数字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数字大健康市场及其价值链条将会迎来转型升级。
对于企业而言,不同于医药零售等“药”的板块,以线上诊疗、医药问诊等“医”这一板块强调的是后端各业务条线的协同,更仰赖于持续不断的科研投入,如AI问诊、5G远程会诊、手术机器人等。
此外,由于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关联性,一个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会同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更多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将会带动对在线问诊及药品的需求增加,实现对“药”等业务板块的补充促进。
此前辛利军也曾提出:“互联网医疗正在进入互联网科技与医疗产业全面融合、一体发展的‘3.0时代’。”顺着这一路径,京东健康相继落地了AI分诊、AI辅助诊疗体系、AI客服随访以及AI合理用药及审方系统等。
总而言之,疫情之下,大健康产业勃发,除了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外,也有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剑指大健康市场。此外,也有包括水滴公司、丁香园、妙手医生等平台从不同角度加码挺进,在未来市场竞争充满不确定性因素之下,深耕技术能力,加强业务间的协同仍为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