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津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会议召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充分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李鸿忠廖国勋出席并讲话
12月1日,天津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会议在天津礼堂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研究部署新发展阶段天津市科技创新工作,为加快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撑。市委书记李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出席并讲话。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顺清主持会议,副市长王卫东就实施《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作部署,市科技局、滨海新区、津南区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研发平台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等发言。
李鸿忠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全面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抉择。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上来,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加快天津市科技创新步伐,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打造京津冀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创新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引领作为掌握战略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唯一路径,牢牢把握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一功能定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用立业,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全力打造承接国家战略任务的重大科研设施,加快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平台,争取更多资源布局前沿创新领域,打造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创新标志区。
二是坚持把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作为重中之重。深刻认识创新要素是“燃油”,体制机制是“发动机”,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拼发展理念、制度创新、政策环境、优质服务,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壁垒和体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活力。以打造“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北方声谷”等平台载体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形成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高效链接的“快车道”。
三是坚定不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探索完善科研项目“揭榜制”,打破繁文缛节、条条框框,充分调动创新人才、团队的积极性,让能者脱颖而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力当好创新活动的“副手”、“配角”、“服务员”,高校、科研院所要围绕创新需求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打通政策“堵点”,确保鼓励创新措施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瞄准重点创新领域和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形成政策支撑合力,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加强金融支撑,加大海河产业基金等引导资金支持力度,壮大高端产业集群。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厚植全方位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氛围。着力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勇攀高峰,向尖端技术进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知识产权拥有者安心发展,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抓好全域科普工作,创新科普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在全市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廖国勋在讲话中强调,要聚焦重大平台建设,谋划建设更多天津版“国之重器”,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战略科技力量。要聚焦重点学科建设,在顶尖学科、基础学科、学科交叉融合上下更大功夫,激活高校科技创新“源头活水”。要聚焦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推动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发展。要聚焦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不断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家争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要整合资源要素,加快推进科技管理、项目形成和实施、科技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要畅通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
天津市领导于立军、连茂君和市政府秘书长孟庆松,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各区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市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负责同志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