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上周A股经历大幅震荡,市场回调较为明显。震荡之下,市场此前担忧的“局部估值偏高”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预计A股中期向好的大趋势未改,配置“顺周期”板块仍将带来相对较高收益,但是短期内仍面临外围市场的扰动。
相较7月高点的水平,当前A股局部估值偏高的情况已经得到了缓解。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日常消费、医疗保健等板块的估值已经由2016年来超过90分位数回落至70分位数左右,信息技术回落至60分位数下方,但可选消费的估值则仍然较高。
同时,周期性板块则出现了一定的补涨,工业、金融板块的估值回升至2016年来中位数附近,但能源、材料、房地产等估值仍然较低。综合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压力在近期的不断调整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从国内来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周一至周五分别投放600亿元、3500亿元、80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共计4800亿元,仍然维持较平稳水平,银行间7日质押回购利率收窄至1.8%左右,也显示当前境内流动性水平较为充裕。
外围市场,美联储主席Powell本周在国会证言中称美国“已经用了一切可以想象到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发了外围市场流动性可能缩紧的预期,加剧了美股市场的下跌趋势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收紧,美元上周大幅升值、黄金下跌。北上资金方面,数据显示上周外资持续流出,北向资金共计流出247亿元,特别是在周四一天即流出122亿元人民币。
短期内,外围市场的不确定性仍是近期A股波动的主要诱因之一。美股的波动仍然在延续,特别是高估值科技股对于市场的压力仍然存在。近日欧洲二次疫情的爆发则增加了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速率的担忧,引发了国内投资者对于外需恢复情况的预期调整,对包括航空在内的相关板块造成压力。
同时,美联储与白宫则在新一轮刺激政策措施上僵持不下,对美元较为敏感的资产已经出现明显下跌,美元的升值压力也驱使外资流出。
在资金需求端上,我们认为未来3-6个月IPO节奏的加快可能会带动股票市场的资金供需走向“紧平衡”。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短期内A股仍然需要持续消化来自内外部的扰动,且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认为未来A股市场向好的大趋势不改,市场调整不改“顺周期”方向相对收益占优的趋势。
流动性上,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在年底之前或将仍然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支撑经济改善的外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势。
经济基本面上,现已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实体经济继续稳步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多持续向好。而在前两个季度低基数的基础上,伴随政策见效,经济自身的内生动力也开始改善,三、四季度企业盈利增速有望达到较高水平。
政策面上,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仍然强势,上周外管局对QDII额度的扩容正是这一方向的直接体现,未来中国投资者参与境外市场与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有所加深。
结合基本面和估值,我们认为“顺周期”进行板块配置将带来较高的相对收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季度企业盈利较为强劲的板块,例如三季报大概率维持高增长的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同时,我们建议关注制造业投资改善的工业金属和化工,以及基本面反转正在验证的家电和汽车行业。
考虑到当前仍然较高的估值和中美关系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消费和科技等核心资产短期可能继续磨底,下行风险仍然存在,但中长期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趋势仍然存在,当前的调整可能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