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机构席位通过大宗交易买入智飞生物4.55亿元,成交均价125元,较收盘价折价8.2%。当天深股通也大笔买入智飞生物,净买入金额2.35亿元。
去年底以来,机构共有4次通过大宗交易大笔买入智飞生物。
第一次发生在2019年12月9日,控股股东蒋仁生以每股41.3元的价格向机构出让1680万股。次日,智飞生物突破了震荡一年的箱体,开启了新一轮上涨之旅。
第二次发生在3月11日。当天,智飞生物二股东吴冠江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3070万股,机构专用等4位买家接盘,其中机构席位买入3.83亿元,成交价略高于收盘价。此后几日,智飞生物股价止跌回升,至4月底最大涨幅超过50%。
第三次发生在5月25日。当天机构买入2.4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折价4.99%。彼时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方案已定稿,尚未进入临床。此后不久,智飞生物的股价开启一轮上涨,至8月初涨幅超过130%。
8月20日是第四次,尽管智飞生物股价较高点回落了近30%,但大宗交易价较第一次高出2倍多。此时,机构投资者还愿意接盘,说明仍看好智飞生物未来的发展。
上半年智飞生物业绩表现靓丽,营收、净利增速都在30%以上,但支撑股价大幅上涨的是新冠疫苗广阔市场空间的预期。
在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方面,智飞生物落后国药中国生物、科兴中维和康希诺,属于“第二梯队”,于7月10日进入临床二期。就同技术路线而言,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仅次于Novavax公司,为全球第二。
重组疫苗相对具有工艺成熟、成本低的特点,可及性或更高。目前,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具备3亿剂的产能,是国内所有技术路线中产能最大的,其余技术路线单个疫苗产能基本在1亿剂。
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还在临床二期,目前来看落后于灭活等技术路线,但新冠疫苗的三期临床都需在国外进行,在新冠疫苗研发成为国家间的竞争者后,一些疫情较重的国家可能会对三期临床试验开绿灯,并随着新的临床试验技术手段的开发,不排除其迎头赶上的可能。
长期来看,智飞生物拥有全球结核领域最全的产品体系,宜卡和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领先于全球,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智飞生物还有多个重磅品种处于研发后期,如15价肺炎结合、23价肺炎多糖、四价流感、人二倍体狂苗等,预计将在2-3年内逐渐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