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时时出现关停并转、你争我夺的情况,如果仔细观看这些事件,就像正在上演的精彩的“泡沫剧”。如果公司间不是“结婚”[即合并(merger)],就是“离婚”(通常指出售子公司,或裁撤某一部门)。此外,还有“并购”(takeover)。所谓并购,也就是一个公司吞并另一个公司。如果这个被并购的公司并没有任何反抗,则称为“善意收购”但当这个公司拒绝被并购,并反抗试图摆脱这一结局时,则通常被称为“恶意收购”真实状况并不像听起来这么恶劣,因为这种公司间的井购在金融界早已被普遍接受。当一个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后,它无法再控制谁做公司股东。
它可能竭尽所能地保护自己以免被别家公司吞并,然而很少有公司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被收购。此外,由于每家公司都有权力去收购别的公司,因而当自己成为被收购的对象时,其管理阶层也不能太愤愤不平。
不管是善意收购或恶意收购,被收购的公司都已不再独立存在,而成为收购方的一个部分。卡夫食品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卡夫曾是一个独立的奶酪生产商,什么人都可以买它的股票卡夫股票为许多个人投资者、共同基金和退体基金所持有。接下来,菲利普一莫里斯公司出现了。当时,菲利普一莫里斯的董事们认定对其公司而言只卖香烟是不明智的,他们决定收购制造其他产品的公司,比如奶酪和啤酒生产商。很久之前,该公司就买下了米勒酿酒公司(Miller Brewing Company),还收购了威斯康星面纸(Wisconsin Tissue)、七喜汽水和通用食品。1982年,该公司买下恩特曼公司(Entenmann''s),正式进入炸面包圈的行当,并在1988年收购了卡夫食品。
一场收购的过程是,收购方以一个固定的价格从数以千计的被收购公司股东手中买下其所拥有的股票。在卡夫食品的案例里,卡夫食品是被收购方,菲利普一莫里斯是收购方。一旦菲利普一莫里斯收购了卡夫食品51%的股权,收购就算板上钉钉了。菲利普一莫里斯已经掌握了卡夫食品的控股权。此后,菲利普一莫里斯很容易就能说服卡夫食品股东把手中剩下的49%持股也卖给自己。
善意收购的过程既短暂又温馨。因为如果有一个公司本身经营不好,其股东会很欢迎管理层的变化。在绝大多数这样的案例中,股东都会乐意卖出持股,因为收购方一般会出比市价高得多的价格。而随着收购消息的公开,被并购公司的股价常会在一夜之间涨两三倍。
一场敌意收购最后可能会导致对簿公堂并发展成为一场费时、你死我活的诉讼大战。如果有两三家公司想收购同一家公司,就有可能发生一场竞购大战。通常类似的情况可能持续数月之久。偶尔会有小公司收购大公司的所谓“蛇吞象”的案例,但通常情况是大公司收购小公司。
一般而言,当一个大公司四周寻找收购机会时,其本身总是有不知如何加以运用的多余资金。公司可以把这些多余资金当做特殊股利发放给股东,但管理层会告诉你把这些钱分给股东远远不如动用这些资金来发起一场收购来得刺激。不论它们想并购的公司身处什么行业,它们都相信自己能比其现有的管理层把公司管得更好更赚钱。因此,收购本身并不仅仅是为了钱,事实上这些交易还事关管理层的尊严和雄心。
最成功的收购和兼并,是那些涉及的公司是在相同的行业或至少有某些共通之处的案例。在爱情世界里,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伴”;在商业上,我们则称之为“协同作用”(sy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