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万亿资金投哪里?市场风格是不是要变了?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来揭秘
时隔一年,上海证券报记者再访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相较去年2月对A股的较乐观态度,这位掌管着3万多亿元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的大佬,对今年A股的投资机会依旧抱以期待。
在全球低利率环境短期不会产生变化、内外部宏观环境仍存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如何在各类要素市场布局?今年的权益投资策略又有哪些重点?陈德贤一一详述。
每年握有约5000亿元投资资产(到期再投资资产+新增保费+当期分红),中国平安面临的配置压力不言而喻。
为此,陈德贤多次向记者感慨:“最头痛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些钱要投向哪里。”
虽然大部分资产配置于固定收益类项目,但由于总资产盘子大,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依然不容小觑,“一举一动”都被视为风向标。
谈到股票市场机会时,他坦言,今年中国平安延续去年的看法,相比债券的价格水平,股票的相对吸引力依然更大。“预期今年国内权益品种仍是优质资产,我们将继续坚持长期持有、逆周期、面向价值和基本面的投资策略,以低估值、高分红股票为核心。”
当然,从不同产品账户的特点及不同投资经理的风格偏好来看,中国平安也会关注一些交易性机会。陈德贤透露称,“我们会同时在战术策略层面适当增强收益,如强化波段操作,寻求成长风格结构性机会。但战术配置每年最多能抓住两次到三次大的超配和低配机会。”
除自身精选优质上市公司之外,陈德贤透露,中国平安同时会以FOF、MOM的形式,优选市场上优秀的明星基金和基金管理人,委托外部力量提升收益,获取超额回报。“如中小板、创新板未来也提供不少的投资机会,我们会通过FOF、MOM的方式参与。”此外,还会发挥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的分散效应。
在谈到哪些行业有机会时,陈德贤表示,今年有几个主题需要留意,其中有投资机会,也要留意风险。
归纳起来有七个方面:
一是大消费主题。大消费主题不单只是个人消费,也包括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海外需求。过去是供给侧改革下,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现在是需求侧管理下,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
二是产业升级。“去全球化”的概念还会持续,本土产业升级是必然方向,其中会出现不少投资机会。
三是货币政策正常化后所衍生出来的流动性压力、债务压力。这是需要留意的风险。
四是人民币汇率偏强。短期美元可能会有一个小幅的反弹,但美国货币金融结构性问题严重,长远对美元有压力。相对来说,人民币比较稳健,加上海外资金流入,都将支撑人民币汇率偏强。
五是资本市场有大发展的机会。从去年看,IPO的发行量及募集金额均比前一年大幅上升。预计今年或明年,从间接融资慢慢演变为直接融资的方向会越来越明显。在这过程中,预计政策也会鼓励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发展。
六是数字经济。政府对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力度前所未有,同时也把它纳入到监管范围内。总体方向是积极的,未来关于数字化经济的投资机会不会少。
七是新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十四五”规划中又再次被强调要继续贯彻。需要对此深入研究,抓住机会。
市场虽然更关注股票投资策略,但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才是保险公司的配置大头。在低利率及信用风险仍存的环境下,中国平安作为债券投资大户,又有哪些应对措施?
“2020年公司险资没有任何债券违约,且自投资非标债以来也没有任何违约。”他表示,这是在经济转型迭加疫情影响,违约风险有所增大的背景下实现的。目前,平安险资债券配置主要以利率债为主(占债券组合的73%),信用债占比相对较小(8.4%),且平安的信用债、金融产品配置多集中在高等级,90%以上为AAA评级。这样的信用配置结构预计将会维持。
如何避免信用风险?在陈德贤看来,保险资金应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一是更加前瞻性地开展宏观、利率及信用行业等自上而下的研究;
二是高度重视对个券细致的、多维度的研究,严把信用风险准入关;
三是加强信用风险预警研究,发行主体违约前势必有迹可循,因此应对信用风险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加强预警研究,做好投后管理;
四是布局金融科技,重视大数据及AI技术在防范信用风险的辅助功能。
在谈到此次疫情对投资的影响时,他直言,公司没有因疫情而特别调整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我们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阶段性的、短暂的。因此,不会影响我们对资产的长期判断,也不触发调整。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为险资提供了一定的逆向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