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A股不会太差!国投瑞银王彦杰:选择投资标的难度更大,港股表现或在全球市场中领先
掌舵国投瑞银总经理已超一年,总经理王彦杰交出的成绩可圈可点。
在刚过去的2020年,国投瑞银以68.24%的主动管理收益率在125家公司中位居第23位,相比2019年的排位有所提升。规模方面,截止至2020末公司非货规模接近700亿,同比增长66.5%。
展望了2021年的金融市场,王彦杰用“正常化”加以概括。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使得人民币资产逐渐成为外资必不可少的选择,A股及债券市场都迎来海外资金投资的浪潮,并且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的流入持续加速,将给国内市场带来更健康的结构性变化。
以下是券商中国记者对话国投瑞银总经理王彦杰的部分采访实录:
券商中国记者:您加盟国投瑞银基金以来,公司整体规模稳步上升,扭转了此前的停滞局面。这个过程中,请问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王彦杰: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核心就三件事,我基本上专注在这三个核心上:第一是产品;第二是投资;第三是销售。
首先是投资方面。以2020年前一到三季度末的业绩来看,我们在121家基金公司里,权益的业绩排名应该是第六,是前5%的公司。如何达成这样的成果?有几个主要的因素,一个就是我们对投资流程做了调整,所谓的投资流程就是从投资概念的产生到选股建组合以及最后的风险管理各个环节都进行强化。
我比较强调两个点:第一是风险管理以及投资组合的建构。国内很多基金经理把工作专注在选股票,挑选自己喜欢和自己认为好的股票,当你挑选股票之后,怎么样构建组合的概念其实是没有的。 有关股票组合的搭建,我们有一套体系和方法,这是很多国内公募基金公司所没有的。
第二个点是我们重视主动风险管理。几乎每家公募基金都有Barra系统,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发了新的工具,可以从四个方面协助基金经理把业绩做得更好,包括对收益来源的分析、风险暴露状况的分析、投资行为以及风格变化,特别是后面两个在其他公司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
除了对基金本身的主动性管理上,我们对整个公司的主动风险管理也是比较重视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基金经理之间的持股重迭性维持在50%以内,每个产品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样也避免持股集中度过高,市场表现不好,或者是流动性有问题的时候,避免整个公司所有组合的风险。
其次是在产品发展上。去年我们观察到了四个状况,一是未来国内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国际化;二是监管对于一些创新的容忍度也会持续加大;三是市场,就是投资者本身经历过市场风险利率的下滑,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过程,可以看到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预期回报调整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四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依然很大,对投资者来说,有一个好的组合抵御不同市场周期中受到波动的风险需求会越来越强。
结合我们对市场的观察,我们长期的产品战略发展方向是,希望基于金融市场的开放,通过产品的创新提供给投资者一个可预期、有稳定收益的投资组合方案。
最后在销售方面,我们也调整了部分人员,希望能够扩大客户基础,所以在过去一年我们在销售团队上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并且引进一些有冲劲的团队。这对于我们规模增长的贡献度还是很明显的。
券商中国记者:去年权益基金的发行规模突破了历史纪录,总发行规模超3.1万亿。今年开年以来,权益基金也延续着火爆的发行态势,“日光基”频出,这个现象有哪些的启示?
王彦杰:从统计数据上,去年有200只公募基金首发不到10亿,这个分化其实是在拉大。我觉得归结起来就三个效应:第一个是规模效应,第二个是网络效应,第三个是回馈的效果。
监管对创新业务的开放在不断加速,要投入一个新的业务,其实需要投入的资源会比较多。这就是我说的规模效应,大规模的公司从市场上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不管是在人才的竞争上还是投入上,它有比较充足的资源,规模优势会带来正循环的帮助。这个规模优势对于中型或小型公司来说是越来越大的压力。
第二个是网络效应。在投资人心目中,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基金公司,这个是核心,能够让我们这家公司各种各样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上的时候,达到什么样的销售目标,以及它在某些特定投资品种方面的影响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回馈效应,其实就是客户陪伴。如果要谈到对去年持续到今年的“爆款”现象,这三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我们现在开始积极地把自己的亮点告诉市场,这个是必须要做的,这就是我讲的第二种效应。我们在客户服务上也做了更多、更精细的工作,希望通过努力维持在具备竞争力的规模,然后也可以做到正循环。
券商中国记者:您之前在中国台湾地区有着很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您怎么看两地市场证券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结构的差异?
王彦杰:其实所有的新兴市场都经历过同样的演变过程,由散户到机构化再到全球化的一个过程。台湾市场也经历过从散户过渡到机构化的过程,我刚进入市场时散户占整体市场的成交比重在70%~80%,也是一个散户占主导的市场,我从事工作的5年后,快速过渡到机构主导的市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市场效率不断的提升,散户通过自己的择股能力打败机构投资者的机率越来越低,随着市场效率的提升,很难靠一些小道消息去赚钱,尤其是在市场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大部分散户投资者都在追涨杀跌,很难赚到钱。散户投资者也从中学习到一些经验教训,慢慢理解机构投资的优势,会有更多的散户投资者愿意把钱交给机构管理,现在台湾市场基本上已经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外资机构对台湾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
回到A股市场,我觉得A股市场也同样会经历由散户到机构化再到全球化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过程不会和台湾市场一样,因为台湾市场本身的经济体量较小,相较于全球资金它的占比很低,外资机构对台湾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本土资金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些本土资金也会逐渐的机构化。举例来说,在我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台湾市场也存在300倍到500倍市盈率的股票,但是后来这些股票到最后回归了泡沫,就像A股在2015年经历过那样,虽然市场会不断地产生其实都不断的泡沫,但是每经过一次泡沫,市场就会更理性、更成熟。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今年的权益市场,包括A股和港股,国投瑞银有怎样的判断?
王彦杰:先谈港股。港股我觉得2021年应该会是很好的一年,它的表现可能在全球市场中领先,主要几个原因:
第一,港股持续发生结构性变化,结构性的变化包括中概股从美股下市,香港成为首选。
第二,港交所做了一些制度变革,给未来有一定发展性的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所以港股从去年甚至更早一点持续发生着新旧经济板块交替,旧经济占港股的市值会越来越低,新经济会越来越高,今年又会看到加速的状况。
新经济占比越来越高,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是很强的,而且这也是能够把整体市场估值往上拉的重要的因素。2020年以来南下资金速度非常快,今年南下肯定还会持续,境外资金涌入,今年港股存在境内外资金同时流入的状况。
第三,港股估值不管从PE、PB在全世界主要市场都是最低的,而且股息率现在已经达到全球最高。
整个港股的板块在改变,迭加境内外资金的流入,我认为港股应该是投资者值得重点关注的市场。
A股过去两年表现非常好,大家经常讲A股熊长牛短,这个话应该不是事实,我认为今年也不会是太差的一年,根本的因素来自于市场的流动性,因为今年投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正常化。
正常化来自于疫情高峰的结束,虽然还没平息,但是我们可以预见疫情高峰大概率会在冬天过后就往下,但是速度很难预测。
另一个正常化是美国领导人的更替,特朗普下台拜登上台之后,地缘政治的风险也在大幅度下降,全球的政治版图回到一个比较可预测的状态,不会像以前那样经常突如其来的一个推特,给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动荡。
这两个最关键的因素,疫情高峰下来以及美国换届之后,使得整个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可预测的正常化轨迹,全球经济就沿着这条路走,真正回到疫情前的那样一个正常水平,可能还要一整年才能走完。
我认为金融市场在今年就会体现出它的正常化,在正常化的前提之下,首先我讲流动性,流动性就是市场上的资金经过过去一年的宽松政策,肯定不会再放水,但是因为经济还是很脆弱,所以我认为大概率就是维持现有的这种宽松状况。这对股票市场来说比较有利的,它既是宽松,但又没有过度的放水。
第二个就是正常化的架构,会让市场恢复到正常、比较理性的投资风格里面;第三个是外资,外资其实持续对人民币资产加码,包括对我们的国债、国开债这些债市的投资以及股市的投资都在持续增加比重。美元今年大概率还是处于比较脆弱的状况,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外资的流入配合宽松的政策,其实也在加速,所以这个资金可能还不单纯是境内资金的推动,境外的资金流入其实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较于过去两年,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上面难度更大,因为经过两年整体大涨之后,选股上面难度会增高,但是如果你能够挑对标的,你的收益也还能够维持在相当好的水平。我对今年基金收益率的中位数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