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注册制下新股为啥跌多涨少
注册制下的新股,在上市首日出现大涨之后,基本后续出现中长期的下跌走势,整体来看属于跌多涨少,这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上市首日估值的高估以及中长期投资理念的生变,毕竟目前注册制下上市的个股,上市首日涨跌幅基本都在1倍或者更高,对于大部分个股而言,属于估值的高估。
新股上市后走势的趋弱,在本栏看来并不是仅仅因为注册制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交易制度正在逐渐完善。
例如,现在新股上市前五日没有涨跌停板限制,尤其是在新股上市首日,大量的炒新资金可以肆无忌惮地买入并推高新股股价,而上市公司和主承销商业乐于看到新股估值偏高,然而,打压股价的力量却非常分散,散户投资者手里都是中签的那一点点股票,也不可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点打压股价,所以这种分散的抛盘正像毛毛雨那样流入市场,卖方报价也是随行就市,再加上投资者害怕错过尾盘股价非理性上涨,所以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还存在惜售的心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新股上市首日的估值难免偏高。
在上市后首个交易日没有涨幅限制的情形下,只要做多力量能够在某一时点集中突击股价,那么卖方根本无力组织有效的打压,中签投资者每人就一点点股票,在看到股价不断走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再等等,而不是卖出去。
于是在一个首日股价明显高估的状态下,后面的走势就是大概率的价值回归,这也是注册制新股上市后跌多涨少的重要原因。
当然,注册制下投资者追涨新股不再盲目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注册制下新股的二级市场走势才会出现跌多涨少的情形。
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股票越来越多,新股的首日炒作也会降温,那时候注册制新股也会因价值重新定位,这样的跌多涨少也会自然消失,但是这一过程或许不会太快。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加速这一进程?本栏认为可以从交易制度上加以催化。例如注册制新股取消上市前五日的不设涨跌幅限制,改为只是在集合竞价阶段没有涨跌幅限制,而新股开盘后则依据开盘价设定上下20%的涨跌停板,这样大资金的腾挪空间将会比较有限,投资者的惜售情绪逐渐消失,如果大资金再把股价推高到非理性的程度,不排除出现炒股炒成了股东的可能。
给新股首日定价降温,既要重视限制大资金炒作的扬汤止沸,也要制造有利于中签投资者卖出持股的釜底抽薪。这两者的结合将会让制造新股首日高定价的资金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它一意孤行非要恶炒新股,那么将会受到来自市场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