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人!最近有点忙?存款也要上保险,这一标识抢占银行“C位”,小心“神秘人”…
11月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自今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险标识。消费者可以通过标识一眼识别这家金融机构是否有存款保障。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许多银行已从11月底开始进行全面落实该项工作,部分银行也在12月初开展相关内容的集中培训。
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公众的存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15年,我国就已经正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不过有资深银行从业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银行近段时间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而对于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更都是在第一时间按要求落实。
券商中国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这款以绿色为主调的存款保险标识大多已张贴在营业网点入口处的醒目位置。此外,不仅仅是存款保险标识需要摆放到位,记者还了解到,许多银行已向分支机构下发开展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员工培训工作通知,另一方面营业网点也要面临接受来自监管方面“不速之客”的明察与暗访。
央行日前发出通知,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自2020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险标识。目前,全国受存款保险保障的金融机构共4025家。从银行层面的落实情况来看,包括国有行、股份行以及中小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工作。
券商中国记者走访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发现,多数国有行、股份行均已在入口处或是柜台摆放存款保险标识。“现在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做了标识牌,都按照要求在显着位置摆放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央行的部署,各营业网点入口处显着位置要展示存款保险标识,确保进入营业网点的存款人能够方便的识别该机构为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
央行官网11月6日公开的《存款保险标识简要问答》中显示,使用存款保险标识是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通过存款保险标识这种直观、醒目、具有公信力的方式,有助于储户特别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基层储户更加方便地识别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其存款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和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有利于维护银行业经营秩序和金融稳定,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线下的标识摆放,也有银行在自家线上渠道发力落实宣传存款保险内容。以国有大行为例,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均把存款保险标识推至其官网首页的 “C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官方网站也有将该标识放在首页的流动推广展位,用户点击即可进入有关存款保险的答疑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有大行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银行内部也十分重视对有关存款保险内容的培训工作。据了解,其所在上级行已向各分支机构下发相关培训要求,从12月初开始进行集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存款保险标识使用办法》、《存款保险标识制作使用手册》和《存款保险标识简要问答》。另外,银行内部还做了相关内容的培训视频,组织各级网点服务管理人员以及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收看相关的材料。
实际上,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已有一段时间。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条例自当年5月1日起施行。不过,某银行资深从业人员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尽管该项制度早已存在,但当前这一轮的宣传力度乃是前所未有。
“以前仅仅让大家对存款保险制度有所了解,现在是自上而下强力要求各个银行进行大力度的宣传。”业内人士提到,对于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如果不按照要求进行标识,或者是有银行员工无法回答监管部门抽查提出的相关问题,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或者被要求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上,监管层也明确提出了监督管理方式。央行官网信息显示,由央行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参加存款保险金融机构正确、恰当使用存款保险标识,对存款保险标识使用情况开展现场巡查和抽查。对于未按规定使用或者有不当行为的金融机构,将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处理。对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授权非法使用存款保险标识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面对监管层没有“套路”的抽查,众多银行“风声鹤唳”。某接近国有大行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一般来说,此种类型的检查会分为“明察”和“暗访”两部分。
从“明察”的部分来看,即发布通知以后,由监管部门和银行营业网点的上级部门联合去网点看执行情况是否到位,以及相关制度与要求的公示情况执行程度;而“暗访”则是,有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士装扮成客户,到银行的网点去观察或是拨打网点服务电话,了解网点执行情况如何,“比如,向员工了解存款保险制度内容,对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进行类似于考试的询问。”业内人士如是说。
也许是巧合,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全面启用存款保险标识与银保监会正式批复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的消息前后相差并没有几天。
有业内人士猜测称,监管在现在时间点加紧出台相关政策,也是为了防止明年出现“包商2号”导致50万元以下的散户对银行产生信任危机从而挤兑,“客户把钱存到地方小银行,一旦破产了,面上来说资金得不到保障、存款损失了,便会引起社会问题的,这个也是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明年来看货币政策大概率是要收紧的,特别是在二季度,目前大家普遍会预估可能会有企业大规模违约的出现,一旦有什么风声出现,银行面临集中兑付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有市场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绝大部分中小储户的存款是达不到50万元的,而将存款保险制度提到明面上来,让储户心里有预期,也可以减少出现挤兑风险,能够更好的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华南地区某股份行人士也向券商中国表示,此举旨在稳定市场信心,“让大家遇到银行破产这种事情不要惊慌,减少出现挤兑风险,本质上还是保护中小储户。”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
央行方面数据显示,自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以来,中小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截至2020年9月,较制度推出时上升了2.5个百分点。2016年,初步实施了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对风险较高的机构适用较高费率,反之适用较低费率,通过这种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促使银行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
除了增加中小储户对银行存款的安心程度之外,存款保险标识的明确也会提升中小行参与市场竞争的空间。某区域性银行从业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心里预期来说,这对小银行的存款揽储有一定的稳定人心的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存款保险标识的明确也会增加各个银行之间特别是在揽储方面的竞争。”其表示,以往大型银行公信力比较高,储户对其信任度也更高,而中小银行明确存款标识之后,用户在有心理保障之下存款可能也会出现分散。
“就存款而言,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基本上客户也都比较理智接受现行利率情况,还是以本金安全为主。”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存款是客户的个人行为,要综合自身情况考虑,比如安全、利率甚至是银行的服务水平等进行选择,“市场有竞争才能加速银行服务水平的提高,银行要更着眼于贴近客户的发展,提升服务质效,用自身实力吸引客户。”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