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存款收益赛过理财产品?银行网上揽储引监管关注
“5年期定期存款,起投金额为50元,利率为4.875%,提前支取则按该行当日挂牌活期利率结算实际持有天数的利息。”这是京东金融APP上展示的某银行产品信息。
和市面上众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比,4.875%的年利率可以说是非常可观了。
“可选择的存款产品类型更多,还有些收益更高。”在被问及购买互联网金融平台存款的感受时,北京白领小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样说。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存款的主要模式是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与银行)。
孙天琦表示,加总目前11家头部平台上展示的银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有50多家,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单户存款金额大都在50万元(含)以下。部分银行互联网平台存款增长迅速,规模较高。有的中小银行从今年4月才开通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吸收存款200多亿元,占其各项存款的比例快速攀升至25%。
以京东金融为例,记者在浏览其APP时发现,目前逾70家银行接入该平台,在售存款产品有90款。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累计为金融机构推荐了逾200万个存款用户。
不少银行还推出了“平台特供”、助力券加息等活动吸引客户。
综合业内人士观点,存款“触网”背后有三大动因。一是适应用户习惯变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现在许多金融行为逐渐转向线上,在互联网上买理财和存款产品是个趋势。
二是竞争存款。这对于网点和名气都不及大行的中小银行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银行,坦白说,网点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在我们自己的APP上,最初存款规模增长很不好。在2018年陆续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获客和引流后,存款规模才有了明显增长。”某民营银行业务人士表示。
三是补充被压缩的其他资金来源。曾刚表示,“银行竞争资金来源的过程中,在尝试过同业存款、保本理财等方式并难以为继之后,就会转向新的渠道。比如,在保本理财受限后,结构性存款便迅速攀升。随着今年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平台存款很可能成为替代结构性存款的一个重要方式。这就可能导致互联网平台存款规模迅速扩大。”
事实上,最早引发市场关注的互联网平台存款,可以追溯到诞生于2018年的智能存款。
彼时,凭借低起存点、保本保息、随存随取、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年化利率高等特点,智能存款成为揽储利器,一些中小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行类似产品。随着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做法被叫停,多家银行已宣布清盘智能存款。
那么,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平台存款是否有风险?
孙天琦表示,互联网平台存款的一些特点和问题需要关注。包括:互联网平台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存款购买接口,实质是存款营销行为;地方法人银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业务已拓展至全国;有意突出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暗示“零风险、高收益”,便于用较高利率吸引储户;互联网平台存款的特有属性,给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曾刚认为,互联网平台存款可能对存款利率管理形成扰动。高利率的互联网平台存款,会分流其他银行存款,加大存款流动性。如果互联网平台存款规模过大,甚至会影响到银行体系负债端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到银行资金端成本,进而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有效下降。
对于机构而言,用户若更关注存款利率,那么银行的品牌黏性将会降低。曾刚认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资金如果在银行负债中占比过高,实际上不能发挥存款作为核心资金来源的作用。长期看,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不见得是好事。
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平台存款迅速发展,有必要对潜在风险做好针对性防范。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分析师何飞看来,要深入研究互联网平台存款“三个替代”带来的潜在问题,即对线下存款的替代、对本地存款的替代以及对同业融资的替代。要针对此类存款的营销模式予以规范,包括对利率、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等都不应夸大,防止搞资金价格恶性竞争,从而充分保护储户利益。鉴于互联网平台存款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关注相关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防范资金“快进快出”带来流动性风险。
曾刚表示,监管思路要强调“一致性”,线上化发展的存款在定价和业务流程上要与线下存款接受同样的监管规则,包括自律机制对利率的限制以及一些业务流程要求,否则可能形成不公平竞争和监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