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F20峰会)在广州南沙开幕。记者从年会现场获悉,目前广州期货交易所已获得国务院批准筹建,有望在年内挂牌运营。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功设立,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也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极大提升广东乃至全国的大宗商品战略安全,同时围绕广州期货交易所将聚集一批银行、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总部企业,增强广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记者从现场获悉,前三季度广州地区的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了7.8和3.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在冲击中,呈现出韧性和活力;尤其是金融业面对疫情的冲击,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
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达到9.8%,也坐稳了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的位置。全市的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6.3%,增速是在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中排第一位,保费收入1279亿元,增速快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规模也居全国各个城市的第三位。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97家,金融业总资产近9万亿元,持牌的金融机构326家。在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广州位列全球第21位。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广州以自贸区金融先行先试和绿色金融为重点,积极推进自贸区金融创新的83条政策落地实施,推动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以金融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国家级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到9月末,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的绿色贷款余额超过3500亿元。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近700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国各试验区的第一。广州的碳交易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突破了1.6亿吨,排名全国第一,持续推动金融创新业务落地实施。
在推进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方面,及时制定出台了广州市的行动方案,包括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等,推动了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要素交易中心,推进粤港澳三地落实金融规则互联互通,全力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建工作。
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方面,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境外机构人民币衍生产品等多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将近4000亿元,持续推动自贸区账户FT账户业务的发展,截至第三季度南沙自贸片区内的企业,已累计开立FT账户1140户,办理企业FT向下跨境结算近900亿元。
陈志英表示,广州将科学谋划“十四五”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等三大任务,扎实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努力构建与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广州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加大开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