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章的题目其实是一个书名,大约年半前写了一篇《欠缺心力》,当中提到有台湾blog友寄送了三本台湾出版的财经类著作给小弟阅读,这就是其中一本。这本台湾财经书整本都在说投资巴郡,从多角度解释为何投资巴郡,有趣吧。
实不相瞒,小弟正与出版社洽谈出版台版著作,出版社做了一些功夫,例如把初稿发给当地几位年青读者试看,了解他们的意见。谁知,把小弟的港版内容重编一下,大部分内容取材自《取之有道》,谈及的多是心法与基础理念,但得到的意见是。。。内容太多、太深、太复杂。
其实,《取之有道》算是非常之浅白易明,内容着重启发读者。曾经有读者指看了数遍《富爸爸 穷爸爸》仍是一知半解,但看过小弟著作后就明白多了。我想,小弟的著作大概比起浅白的《富爸爸》更浅白吧。但原来把这著作重编至台湾,会被读者认为是太深,这的确有点意外。
感觉上,台湾的财经著作一般没有香港般艰深,这可能要迎合台湾读者,普遍财商可能比香港读者要低一点,始终香港更资本主义、更金融世界、更贫富悬殊、更多老千搵食,遇得多骗案都会学精吧。平日听网台,由移民台湾多年的香港人主持,台湾人给我的感觉比较纯情、简单,少一点阴谋,多一点感情。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未必正确。
到底台湾那边出版的财经著作普遍程度如何?我不知道这本著作能否作个代表,但它的程度的确不算高。举个例,书中有40多页在教授如何开户口、如何填写W-8BEN form、如何买卖美股,并且图文并茂。我在想,若香港财经著作夹杂这些篇幅,读者会如何想呢?
这还不止,书中又用30页讨论巴郡头15间投资额最高的公司,每一间都谈一谈,贴上一些资料。之后再用30页讨论巴郡所投资的行业,又是逐个行业谈。更花篇幅谈论巴菲特与芒格的性格为人,全书只得230页,感觉内容实在谈不上丰富,有点把长篇大论的内容硬塞进去。
而且内容有时简单得过份,若读者对著作内容照单全收的话,这就有点危险。例如其中有一篇章谈到投资巴郡后,预计30年后的回报如何。作者指巴郡过去50年的平均回报为19.4%,按此预计保持大约18%,维持30年的回报相当惊人。
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巴郡近年回报比起早年回报低得多,近10年的回报率大约只有平均10%,巴菲特都提过这是规模太大的问题,适合而又对整体回报有效果的投资项目不可能像从前的多,一直下去,回报会越来越低吧。还有,巴菲特与芒格年时已高,巴郡的高增长可谓沿于他俩的智慧,巴菲特已表明往后巴郡有机会买入被动式指数基金,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检视巴郡未来回报时要注意。
然而,从这样一本简单的著作中,也尝试找找写得不错的部分。始终,一本著作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读者,让我做个好读者吧。
作者提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就是于投资组合买入1/3巴郡股票,其余资金再选一些优质股,他认为如果选股策略好的话,这可以借力打力,击败巴菲特。
我觉得这有点像近年时兴的Alpha投资法,其中一种操作方法是投资者可先买入追踪大市的被动指数基金,再把额外资金买入当时指数内最牛的一些股票,加大其比重,希望升市时幅度更大,跌市时又有指数顶住,进可攻退可守。
另外,作者提到一个散户买进策略,颇有趣。由于美股可逐股买,他建议投资者可以分12注,作3年买入,即每季买入一份巴郡股票。把投资买入期拉得这么长,主要是希望可以避开低谷,因低谷一般只会维持一年,例如2001年、2003年、2008年,如此长年期的分注买入,遇上低谷时,心理压力会少得多。
其中有章节提到巴菲特的为人,一向诚信至上,谦虚为怀,当中有一段巴菲特的说话很有意思,「我们承受得起亏损,即使是很多钱;但承受不起信誉的损失,即使是一点点信誉。」
看完这句话有点感慨,有多少人为了钱,没有取之有道,设局骗小股民的钱,骗年青人的钱,连公公婆婆的积蓄都骗过来,然后富甲一方地住豪宅、开跑车、品尝着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