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牛股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任泽平股市最新相关消息:美伊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展望

日期: 来源:爱扒股

泽平宏观 任泽平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贺晨 孙婉莹 华炎雪 马家进 范城凯 梁颖

美伊危机:原因、影响及展望来自泽平宏观00:0010:12

摘要

美伊冲突并非偶然,由多年矛盾积累而成,近期因伊核问题、美国空袭斩首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而升级爆发,深层次原因是利益之争,包括伊朗核问题、中东石油、两伊关系、大国博弈、文明冲突等。美伊冲突的大背景是2018年起美国对伊朗的全面制裁,2019年12月27日,美国在伊拉克的一处军事基地遭袭击,导致1名美国商人死亡、4名美国军人受伤,美国将矛头直指伊朗,随后刺杀苏莱曼尼。1月8日,伊朗采取报复行动,向美军驻扎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1月9日,特朗普发表声明,主要传递四点信息:伊朗袭击对军事基地的损失极小、没有美军伤亡;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美国不需要中东的石油;不希望动用军事力量应对美伊关系。

当前美伊冲突主要有四大原因:第一是美国最重要盟友沙特与伊朗之间存在政治和教派冲突。伊斯兰教内有诸多教派,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是最大的两个。逊尼派人数大约占90%,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什叶派人数大约占10%,其中一半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巴林、阿塞拜疆等国。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中东最大的什叶派政权伊朗和最大的逊尼派政权沙特之间重启争端,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其与伊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第二伊朗是美国掌控石油、影响中东局势的重要一环。美国插手中东事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所谓的“石油美元”。伊朗是OPEC第四大产油国,对国际石油市场有着重大影响力。伊朗位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中东地区,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是伊朗核问题挑战美国霸权和全球政治均势。美国无法容忍反美的伊朗秘密开发核武器,而面对世界第一大国的威胁,伊朗渴望通过核武器寻求自保。第四是美伊两国均有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需求。特朗普面临连任选举的竞争压力,且一直遭受民主党弹劾等党派攻击,美伊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高选民支持率,转移当前压力,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伊朗在遭受美国经济制裁之后,国内经济衰退,汇率贬值,物价飞涨,失业增加,民众不满情绪上升。伊朗执政者通过激发民族主义,将矛头对准美国,有利于维护政权统治。

美伊关系以1979年为分界点从亲密转向对峙,期间历经两伊战争、伊核谈判等,70年恩怨,美伊关系错综复杂。1)1953-1979年为美伊关系亲密期,1953年美国扶持小巴列维上台,双方利益捆绑实现双赢。但是美伊亲密关系并非民众意愿,伊朗西化和亲美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巴列维王朝灭亡。巴列维政府称伊朗要跃居“世界第五大国”,大建“面子工程”、扩充军备,叠加腐败问题严重,贫富悬殊加剧。与美贸易扩张,使美国廉价农产品(5.680, 0.03, 0.53%)进入伊朗,农民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小巴列维依照美国的蓝图进行了教育和制度改革,激发民众不满。2)1977年伊朗爆发大规模民众反国王运动,1979年小巴列维逃往美国,“伊斯兰革命”领导者霍梅尼上台,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美伊关系开始紧张,尤其是美国使馆人员被扣为人质,双方关系彻底恶化。3)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全力支持伊拉克,但也曾因希望平衡中东局势而暗中支援伊朗,美伊紧张关系的根本局面不变。4)2002年伊朗核问题暴露后,美国对伊朗态度严厉,近期更是通过退出原协定进一步施压伊朗,导致美伊矛盾升级。

美伊冲突升级短期看将影响全球经济、资本市场、中国经济、中美关系和美国大选五大方面,长期来看若美伊冲突持续扩大升级,将进一步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深远影响。资本市场方面,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打压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将推升黄金等避险资产上涨,黄金价格一度突破1600美元/盎司,创2013年来新高,但股票市场短期受到压制,同时石油供给端可能受影响而抬升油价。但特朗普讲话释放和平信号后,预期有所修复。全球经济方面,美伊冲突升级将部分抵消降息潮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全球经济暂时性弱企稳态势或受拖累。中美关系方面,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望改善,美国短期无暇他顾,对中美贸易谈判利好,2001年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均延缓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中国赢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应抓住机遇以二次入世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方面,中国石油(6.060, -0.17, -2.73%)进口、企业投资在伊朗将受负面影响。伊朗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伊朗为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额的6.3%,伊朗也是中国在西亚地区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国,在西亚地区仅次于阿联酋和以色列。美伊冲突升级短期内推高国际石油价格并传导至物价,长期影响则要看冲突是否持续升级。在没有油价冲击的条件下,预计2020年中国CPI同比保持高位约3.5%,前高后低。石油价格短期内脉冲式上升叠加猪周期,将部分推升CPI,但PPI仍负增长、总需求不足,仍需强化逆周期调节。若美伊冲突持续升级,则石油价格面临长期上升压力,类似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叠加总需求不足,经济或“滞胀”,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美国大选方面,美国民众对美伊冲突看法两极化,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较空袭前下降0.6%,未来选情走向受制于美伊冲突走势,若事态僵持或美国伤亡人数持续增加,将对美国大选和特朗普支持率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但若伊朗退让使得美国快速取得胜利,则或将引发“聚旗”效应、提升其短期支持率。

展望未来,美伊冲突将有三种走向:一是大事化小,两国理性、克制谈判并就两国关系达成一致;二是长期来看打打停停,小型冲突持续不断,但是并未走向全面战争,处于可控状态;三是持续升级,俄罗斯等大国卷入,爆发激烈的代理人战争,甚至某种意义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认为第一、二种情形概率较高,短期内以第一种为主,但也需警惕冲突剧烈升级至双方同时对外转移矛盾、互不克制的第三种情形。美国和伊朗双方利益诉求决定全面升级并非上策。美国方面,特朗普面临大选在即、民主党和民众对战争的反对意见,并不希望挑起持续的战争,而是将此次空袭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表明维护美国利益的姿态,除非战争升级后速战速决,否则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对特朗普不利。伊朗方面,长期制裁和封锁导致经济衰退,国内社会动荡,且军事实力远低于美国,难以承受大规模战争。从当前双方态度看,双方对重新谈判均保留余地。1月9日,特朗普发表声明,不希望动用军事力量应对美伊关系。1月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萨维表示,伊朗无意与美国进行战争,在为苏莱曼尼将军报仇后,不拒绝与美国在“5+1”的框架下重新进行核谈判。1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表示对苏莱曼尼的刺杀是为了阻止战争而不是挑起战争,同时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伊朗的政权更迭。

风险提示:美伊冲突持续升级、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升、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

正文

1 美伊冲突并非偶然,本次事件由伊核问题演变而来,因空袭斩首伊朗少将而爆发

美伊冲突并非偶然,由多年矛盾积累而成,近期因伊核问题、美国空袭斩首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而升级爆发,深层次原因是利益之争,包括伊朗核问题、中东石油、两伊关系、大国博弈、文明冲突等。

1.1  事件背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已久,伊核问题是主要争议点

联合国介入伊核问题,2016年达成全面协议。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其相关核计划遭到美国“严重质疑”,伊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一系列决议阻止伊朗继续进行铀浓缩,但并未取得成效。2006年联合国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与伊朗重要贸易伙伴德国开始就伊核问题与伊朗进行谈判。经过长达数年的磋商,2015年7月,伊朗与六国达成全面协议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并于2016年1月生效。伊朗面临的长达10年的制裁被取消。

美国公开提出认为伊朗并未遵守伊核协议,美国宣布制裁伊朗。2017年10月特朗普就公开表示伊朗并没有遵守伊核协议,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期评估显示伊朗履行了相关义务。2018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后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朗和问题的制裁豁免期,将5月12日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这一最后通牒并没有让美国获得满意的收获,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表示将实施严厉制裁。2018年11月,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但仍豁免七个国家(中国、印度、意大利、希腊、日本、韩国和土耳其)在180天内从伊朗进口石油,最终这一豁免于2019年5月结束。

1.2  事件始末:从美国商人的身亡到伊朗少将的被杀

自伊朗“人质”事件后,美伊关系长期处于冰点。本次美伊冲突最早发生在2019年12月27日,当时伊拉克基尔库克市一处军事基地遭火箭弹袭击,导致1名美国集承包商死亡、4名美国军人受伤,美国将矛头指向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真主旅”以及伊朗,随后美伊冲突迅速升级。

2020年1月3日,美军空袭伊拉克巴格达首都机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阿布·迈赫迪·穆汉迪斯等人身亡。

此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多次发声,对美国采取“强硬报复”。2020年1月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美军驻扎在伊拉克的阿萨德基地发射导弹。

2020年1月9日,特朗普发表声明,主要传递四点信息:1)对于伊朗袭击,伊拉克军事基地只受到极小的损失,没有美军伤亡;2)对于伊核问题,态度强硬,“伊朗必须放弃获得核武器的野心,停止支持恐怖主义”;3)对于石油,特朗普表示美国不需要中东的石油,“需要达成一份新的协议允许伊朗走向繁荣”;4)对于美伊关系,特朗普表示不希望动用军事力量,“美国准备好与所有寻求和平的人拥抱和平”。讲话结束后,美国三大股指短线拉升。

1.3  事件分析:美伊冲突的深层次背景是利益之争,双方复仇均“师出有名”

苏莱曼尼是伊朗声望仅次于最高领袖的人物,被称为“间谍之王”。伊朗是伊斯兰教的政教合一国家,神权统治高于一切,所以国家最高领袖并非总统,而是代表伊斯兰教数千万教徒的精神领袖。当前的伊朗最高领袖是哈梅内伊,第二位的领袖本应是总统哈桑·鲁哈尼,但本次事件的主角苏莱曼尼出色的军事和外交能力更受民众爱戴。据《华尔街日报》,美国马里兰大学曾进行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对苏莱曼尼持“非常喜欢”态度的伊朗民众高达64.7%,远超过总统鲁哈尼的23.5%。他曾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获少将军衔(伊朗最高军衔),2014年8月卸任旅长,但仍被公认为伊朗革命卫队的影子统帅。美国刺杀苏莱曼尼的直接原因是认为其是袭击美军的主谋。作为军事核心人物,苏莱曼尼对美国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军事和间谍行动,美国曾发布国防部声明认为苏莱曼尼是此前袭击伊拉克境内美军的幕后主使。

但美伊冲突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的是利益之争。本次美伊冲突的直接起源是美国平民和军人在美军伊拉克军事基地受到袭击身亡,但是往更深处看,伊朗针对美方的行动来自于双方在过去几年内摩擦不断的伊核问题。但伊核问题美方和伊朗各执一词,归根结底是双方的利益之争,包括伊朗核问题、中东石油、两伊关系等。双方的复仇行动均“师出有名”,短期内来往相争不可避免。苏莱曼尼之死不仅对伊朗的军事和间谍力量是一种沉重打击,更是对民众信仰的重大冲击。伊朗政府必须对此采取行动,因此1月8日对美军在伊拉克军事基地进行袭击。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不能容忍这种光明正大的挑衅,因此美国也将对此采取反制措施。

2  美伊70年恩怨情仇史

美伊关系以1979年为分界点从亲密转向对峙,期间历经两伊战争、伊核谈判等,70年恩怨情仇,美伊关系错综复杂。

2.1  美伊之间的历史纠葛

2.1.1  美伊甜蜜时期:巴列维王朝(1953-1979)

巴列维王朝时期,美伊关系亲密,双方利益捆绑实现双赢。1953年美国扶持小巴列维上台,伊朗选择与苏联敌对,冷落英国,亲近美国。伊朗不满苏联支持阿塞拜疆、库尔德等伊朗敌对国,因此疏远苏联。同时,伊朗政府实施石油企业国有化,把原本被英国控制的石油公司收为国有,引发英国不满。美国为对抗苏联,并获取伊朗的石油资源和地缘优势,大力扶持小巴列维王朝。美伊甜蜜时期双方实现了共赢。例如,伊朗通过复制美国的产业政策,实现了经济腾飞,1968-1978年间伊朗经济年均增速达16%-17%,国民收入增加超过十倍。美国通过邀请伊朗加入中央条约组织,增强了反苏军事实力。

然而,美伊亲密关系并非民众意愿,伊朗西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巴列维王朝灭亡。一方面,伊朗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矛盾加剧。小巴列维政府称伊朗要跃居“世界第五大国”,因此大建“面子工程”、扩充军备,叠加腐败问题严重,贫富悬殊加剧。与美贸易扩张,使美国廉价农产品进入伊朗,农民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小巴列维依照美国的蓝图进行了教育和制度改革,激发民众不满。政府在城乡实行了扫盲,以西式现代教育替代了传统教育;给予妇女选举权,动员妇女摘下面纱并穿着西式服装;给予美国人超国民待遇,伊朗法律对境内的美国人没有实际约束力。伊朗民族历史文化和宗教情结深厚,反感美国文化,不满伊朗政府附庸美国的政策和制度。1977年,伊朗爆发大规模民众反国王运动(“伊斯兰革命”)。而当时的美国卡特政府受到苏联方面压力,对伊朗态度摇摆、未能采取实际支援行动。1979年,小巴列维逃往美国,巴列维王朝结束,美伊亲密关系随后反转。

2.1.2  美伊对抗时期:伊斯兰共和国(1979至今)

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美伊关系从此再未回到亲密时期。1979年,“伊斯兰革命”领导者霍梅尼上台,标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霍梅尼作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在国内主张政教合一、去西化,导致后来伊朗俗世化程度倒退、宗教色彩加重。对外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外交政策,对苏联冷淡,与美国关系紧张。1979年,霍梅尼政府制造了“人质事件”(扣留了66名美国使馆人员作为人质),威胁美国政府引渡小巴列维并交还其在美财产。1980年,美国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国的95亿美元资金,并宣布美伊断交。1989年霍梅尼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领袖并连任至今。而后任总统拉夫桑贾尼(1989-1997)和哈塔米(1997-2005)提出“亲美”的改革派观点,认为政治不应该影响商业关系,曾暗中与美国签订石油协议未遂,或者暗示加强与美的文化交流,但时任美国克林顿政府并不领情。

2.1.3  两伊战争(1980-1988)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曾因希望平衡中东局势而暗中支援伊朗,但美伊紧张关系的根本局面不变。1979年“人质事件”后,美伊关系紧张,美国为针对伊朗,扶植了同年上台的伊拉克领袖萨达姆。1980年,萨达姆出兵进攻伊朗,“两伊战争”爆发,双方交战8年。两伊战争期间,以美苏为首的大国支持伊拉克,为萨达姆提供了武器和经济援助。伊朗方面由于外交孤立,经济被全面封锁,石油出口受限,且武器供给不足,劣势明显。然而,美国对中东的政策目标是平衡各方势力,防止一方独大。因此美国对伊朗的态度并非完全强硬,里根政府曾秘密允许通过第三方间接向伊朗输送武器零部件,即“伊朗门”事件,其下属诺斯、波因德克斯特等人为里根背锅,经多轮审判险遭监禁。因此说明,美伊敌对关系在当时的美国是“政治正确”的。两伊战争后期,伊朗政府面对伊拉克和美国的双重围攻,难以支撑。1988年,双方在联合国调解下同意停战。

2.1.4  伊朗核问题谈判(2002至今)

伊朗核问题暴露后,美国对伊朗态度严厉,近期更是通过退出原有协定进一步施压伊朗,导致美伊矛盾升级。2002年8月,伊朗流亡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的秘密铀浓缩厂和重水设施,伊朗核问题暴露,引发国际社会恐慌。之后,英国、德国和法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但美国拒绝参与。2006年6月,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加入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谈判行列,形成伊核问题六国(简称“P5+1国家”),随后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采取6项决议案,逐步制裁伊朗。2009年9月,美国奥巴马政府称伊朗有地下浓缩设施,开始严正商议空袭伊朗。2013年3月,美国开始与伊朗官员展开一连串秘密谈判,甚至未对P5+1国家内部公开其内容。同年6月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上台,积极推进美伊谈判。9月鲁哈尼与奥巴马通话,是1979年以来两国元首第一次通电话,被认为是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大时刻。2013年11月,伊朗与P5+1国家签署了“伊朗核问题临时协议”,同意限制其核试验有关活动,换取联合国对伊朗制裁的解禁。2016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承认伊朗履行了核协议,并取消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然而,由于美国国内有声音认为该协定有漏洞,特朗普竞选时承诺要废除或者退出伊朗核协议,目的是签订新的协议以进一步限制伊朗的核试验及军事活动。2018年,特朗普为履行承诺宣布了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协议,并实施新的制裁措施,标志美伊冲突开始升级。后来,伊朗将美国上诉至国际法庭,美国败诉,但拒绝执行裁决。伊朗随后开始逐渐违背协定,开始新一轮的核试验,向美国挑衅。

2.2  美伊冲突的四大原因

2.2.1  美国最重要盟友沙特与伊朗之间存在政治和教派冲突

伊斯兰教内有诸多教派,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是最大的两个。逊尼派人数大约占90%,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什叶派人数大约占10%,其中一半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巴林、阿塞拜疆等国。

逊尼派和什叶派在历史上曾有过激烈的教派斗争,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中东最大的什叶派政权伊朗和最大的逊尼派政权沙特之间重启争端。尤其是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逊尼派领导人萨达姆,使得伊朗在什叶派人数占优的伊拉克获得影响力,打破了中东地区的实力均衡。

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其与伊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美国无法不顾盟友的感受与伊朗交好,伊朗也无法信任站在沙特背后的美国。

2.2.2  美国想要掌控石油、地缘政治和中东局势,伊朗十分关键

美国插手中东事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所谓的“石油美元”。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为保持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美国与沙特等产油国达成协议,石油用美元进行结算。伊朗是OPEC第四大产油国,对国际石油市场有着重大影响力。

伊朗位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中东地区,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霍尔木兹海峡是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伊朗临近前苏联国家,对于美国遏制俄罗斯有着地缘政治价值。

2.2.3  伊朗核问题挑战美国霸权和全球政治均势

反美的伊朗秘密开发核武器自然无法被美国所容忍,而面对世界第一大国的威胁,伊朗也渴望通过核武器寻求自保。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伊核问题六国经过漫长谈判后,就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及解除对伊朗的制裁问题达成协议。但是2017年1月,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开始采取对伊朗强硬政策,先后退出伊核协定和阻止伊朗石油出口,迫使伊朗做出停止履行部分伊核协定的决定,伊朗核问题出现反复。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2.2.4  美伊两国均有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需求

特朗普面临连任选举的竞争压力,且一直遭受民主党弹劾等党派攻击,美伊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高选民支持率,转移当前压力,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

伊朗在遭受美国经济制裁之后,国内经济衰退,汇率贬值,物价飞涨,失业增加,民众不满情绪上升。伊朗执政者通过激发民族主义,将矛头对准美国,有利于维护政权统治。

3 美伊冲突的影响

美伊冲突短期看将影响全球经济、资本市场、中国经济、中美关系和美国大选五大方面,长期来看若美伊冲突持续扩大升级,将进一步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3.1  从全球经济看,美伊冲突升级将部分抵消降息潮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全球经济暂时性弱企稳态势或受拖累

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积极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叠加中美贸易摩擦边际缓和,2020年全球经济有望弱企稳、但基础并不牢固。2019年11月全球制造业PMI50.3%,连续4个月回升,为2019年4月以来首次位于荣枯线之上,OECD领先指数边际弱企稳,预示全球经济有望企稳。但当前全球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逆周期调节空间有限,整体仍将趋势性放缓,新兴市场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稳的主要动力。2019年12月全球制造业PMI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PMI47.2%,创2009年3月以来新低。

地缘政治不确定上升影响企业投资及出口、居民消费,或将部分抵消降息潮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全球经济弱企稳的态势或受拖累。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将对企业投资及出口、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拖累全球经济。此外,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将使得大国和重要地区加剧军备竞赛,政府赤字的扩大用于军力扩张而不是改善民生及调控经济,全球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或进一步受到波及。

3.2  从国内经济看,美伊冲突升级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企业投资在伊朗将受负面影响,短期内或推高国际石油价格并传导至物价,长期影响则要看冲突是否持续升级

在美伊冲突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石油进口、企业投资在伊朗将受负面影响。伊朗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作为中东重要的产油国,中国和伊朗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2018年,伊朗向中国的石油出口达2927万吨,占中国当年原油进口总额的6.3%,为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在2009年,这一数字曾接近12%。伊朗也是中国在西亚地区重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国,截至2017年,中国在伊朗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6.2亿美元,在西亚地区仅次于阿联酋的53.7亿美元和以色列的41.4亿美元。

美伊冲突将冲击伊朗、伊拉克及中东地区原油供给,短期内或推高国际石油价格并传导至物价,长期影响则要看冲突是否持续升级。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油价上涨将从两个渠道影响通胀:一是直接推升CPI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和居住用水电燃料价格,二是通过PPI中生产成本增加传导至终端的CPI。在没有油价冲击的条件下,预计2020年中国CPI同比约3.5%,前高后低。1月由于春节因素可能突破5%,上半年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下半年受猪肉供给恢复和翘尾因素消退影响出现大幅回落。情景一:若美伊冲突没有持续升级,则石油价格先是脉冲式上升,随后逐步回归常态。油价上涨短期内将显著推高CPI,叠加上半年本就较高的CPI中枢,通胀压力较大。但在冲突没有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油价上涨不可持续,且当前PPI负增长,总需求疲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通缩风险,货币政策仍应加强逆周期调节。情景二:若美伊冲突持续升级,则石油价格面临长期上升压力,类似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油价上涨将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且通胀预期不断强化,导致通胀螺旋式上升,叠加总需求不足,经济“滞胀”,货币政策陷入两难。根据美国经验,为对抗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将大幅收紧,总需求进一步下滑,经济陷入衰退。

3.3  从中美关系看,美伊冲突升级或使美国对外政策重心转移,中国外部环境有望改善、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上“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均使得美国对华态度有所缓和,为中国争取了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2000年美国共和党政纲提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而非战略合作伙伴”,但其后911事件使得美国需与中国合作对抗恐怖主义,最终美国对中国实施“接触”与“遏制”战略,共和党对华态度转为强硬与拉拢交织,民主党主张继续与中国接触。伴随中国经济崛起,美对华遏制态度有所上升,但2008年美国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美国再次出现依赖中国需求带动其经济复苏的诉求,并自2009年开始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表明美国对华态度不仅受到中美经济相对实力变化的影响,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受制于美国对外政策重心的转移。伴随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南海问题冲突加剧,美国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对华发起贸易摩擦、并进行全面遏制。本次美伊冲突升级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整体来看有望改善中国外部环境,利于中美贸易谈判推进,中国应抓住机遇以二次入世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3.4  从资本市场看,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打压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将推升黄金等避险资产上涨,但股票市场短期受到压制,同时石油供给端可能受影响而抬升油价

美伊冲突升级将使得市场避险情绪上升,进而推升黄金等避险资产上涨,但股票市场短期内受到压制。一方面,受中东局势紧张消息影响,黄金、日元等避险资产纷纷上涨,截至1月8日,现货黄金价格已突破每盎司1600美元,为2013年以来首次。10年期美债在通胀预期升温的情况下震荡,但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回落至零水平。另一方面,避险情绪上升引发风险资产调整,全球股市均出现一定程度回调,1月3日-1月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累计下调1.2%和0.8%,1月8日日经500、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分别下调1.6%、1.2%和0.8%。

石油供给端可能受影响而导致油价有所上升,但若两国冲突不再升级预计油价抬升幅度有限,难以改变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的趋势。若美伊冲突持续升级,则将对全球油价乃至通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认为前者概率较大。伊朗作为OPEC成员国,2018年其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占比分别为10.4%,美伊贸易冲突升级将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抬升,若两国冲突不再升级,叠加高油价不符合当前美国经济的利益,短期内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或较为有限。此外,当前美国对外部原油供应的依赖大幅下降,2008年后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发展使得美国原油产量大幅上升,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6.7亿吨,成为全球油产量最高的国家。国际油价上涨对美国内部通胀影响有限,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门槛较高,短期内全球货币宽松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下仍将持续。然而仍需注意到,1月8日伊朗于威胁称或将对包括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在内的美国盟友进行打击。而上述国家叠加伊朗、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占全球储量总值的比重为44.7%,若美伊冲突持续升级,则将对全球油价乃至通胀产生深远影响,届时世界经济趋势下行、叠加油价带动物价上涨,全球或陷入美国80年代滞胀的境地。1月9日凌晨(金麒麟分析师)特朗普讲话释放和平信号后,当前油价上涨预期有所修复。

3.5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民众对美伊冲突看法两极化,对选情影响取决于美伊冲突升级情况

美国民众对本次美伊冲突态度两极化,整体来看反对者略多于支持者,分党派来看两党对立情绪浓厚但民主党内出现分歧。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民众对本次美伊冲突中特朗普做法的反对者略多于支持者。根据《赫芬顿邮报》(HuffPost)对此次美伊冲突的民调数据,调查人群中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和伊朗问题处理方式的反对者(分别为50%和46%)要略多于支持者(分别为39%和40%),但在特朗普发动针对伊朗苏莱曼尼将军的空袭行动这一问题上的支持者(43%)多于反对者(38%)。分党派来看,共和党内高度团结,根据HuffPost/Yougov民调数据,86%的共和党人支持特朗普对苏莱曼尼的空袭决定。民主党内政见分裂但总体偏向于反战,选民方面,69%的民主党人表示反对,远低于此前支持弹劾的比例;总统参选人方面,拜登、桑德斯和加巴德等“反战派”反对刺杀苏莱曼尼和挑起美伊战争,布蒂吉格、沃伦和彭博谴责苏莱曼尼过去在对美袭击活动中的所作所为,但对特朗普空袭行动的决策过程和应对准备表示质疑,认为空袭这一举措并不明智。

共和党方面,特朗普支持率在空袭行动后有所下降,未来选情走向受制于美伊冲突升级情况;民主党方面,拜登等反战派或赢得更多支持。历史上,涉及对外的重大国家和民族危机有助于领导人凝聚人心和提升支持率,即“聚旗”效应,根据NBC报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任总统肯尼迪支持率从61%上升到74%,1991年海湾战争时任总统老布什支持率从59%上升至89%。共和党方面,特朗普2011年曾发表推特“为了获得连任,奥巴马将对伊朗开战”,显示其认为军事行动有助于赢得选民支持。但特朗普发动此次空袭,未能引发“聚旗”效应,其支持率不升反降,截至1月7日其支持率为42.0%(民调网站Fivethirtyeight),较空袭前下降0.6%。特朗普连任可能性受制于美伊冲突升级情况,若伊朗退让使得美国快速取得胜利,则或将引发“聚旗”效应、提升其短期支持率,但支持率的上升仅为短期效应、难以持续,对其连任帮助较小,老布什在海湾战争翌年大选中并未能成功连任;若事态僵持或美国伤亡人数持续增加,将对美国大选和特朗普支持率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民主党方面,党内参选人政见分歧将影响党内选票的重新分配,反战派或赢得更多选票,HuffPost/Yougov民调显示,拥有长期外交主政经历的拜登在伊朗问题上获得了56%的民主党选民的信任。

4  未来展望:短期看全面战争概率不高,两国或重回谈判桌,但长期矛盾难以化解、对抗风险仍存

美伊冲突将有三种走向:一是大事化小,两国进行谈判并就两国关系达成一致;二是长期来看打打停停,小型冲突持续不断,但是并未走向全面战争,而是可控的冲突;三是持续升级,俄罗斯等国卷入,引发代理人战争,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认为第一、二种情形概率较高,即双方重回谈判桌。

4.1  双方利益诉求决定全面升级并非上策

美国方面,特朗普面临大选在即、民主党和民众对战争持反对意见,并不希望挑起持续的战争,而是将此次空袭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表明维护美国利益的姿态,除非战争升级后速战速决,否则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对特朗普不利。其一,本次行动更多的是特朗普出于政治压力的报复。1979年11月4日,伊朗为报复美国收留巴列维,袭击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扣留美国人质长达444天,间接导致卡特连任失败,成为少数未连任总统之一。因此前期伊拉克的美国军事基地接连遭袭、伊拉克巴格达的美国大使馆事件等,促使特朗普面临政治压力、采取反制措施。事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声明“除掉苏莱曼尼是必要的,但不希望与伊朗开战,也不会看着美国人处于危险中。”其二,美国民众以及民主党对美伊冲突升级为战争持反对意见。美军袭击苏莱曼尼次日,约70个城市的美国民众游行抗议并发表“不要战争”、“撤出伊拉克”等口号;且此前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强化民众反对战争。同时,美国民主党人公开批评特朗普的空袭行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美国和全世界无力应付不断升级且无法逆转的紧张关系。此次行动未经国会授权。”;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国会没有授权,美国人民也不想和伊朗开战”;前美国副总统拜登,“特朗普总统刚刚向易燃物箱扔了个炸药…我们可能即将在中东发生重大冲突”。

伊朗方面,长期制裁和封锁促使国民经济衰退,国内社会动荡,难以承受大规模战争。其一,出口下滑,经济增长停滞。2015年伊核全面协议达成后,伊朗的石油出口曾大幅增长,但进入2018年后随着美国制裁的逐步升级,伊朗石油出口大幅下滑,据OPEC数据,伊朗2018年石油出口为日均184.9万桶,较2017年下滑13.0%。据IMF预测,2019年伊朗实际GDP增速为-9.5%,2020年0增长。其二,民生凋敝引发社会动荡,政局不稳。2019年11月15日,伊朗政府为维持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国内汽油价格,普通汽油由每升1万里亚尔上涨至配额内每升1.5万,超出部分每升3万里亚尔,涨价幅度分别达50%和200%,此外高标汽油无配额,价格由1.2万里亚尔上涨至3.5万里亚尔,涨幅约200%。这一提价举措引发伊朗国内大规模暴乱,涨价当日示威游行开始,随后迅速演变成打砸抢烧。据伊朗官方媒体法尔斯通讯社公布数据,在伊朗全国28个省、100多个城市均出现了抗议示威,参与人数多达8.7万人。此后,采取切断网络网络和军事力量镇压的方式平息动荡。

从军事实力来看,伊朗远落后于美国,与美国全面开展无异于以卵击石。全球火力指数排行榜(GFP)根据公开可获得信息,考虑多达55项指标衡量一国军事实力,并构建军事实力指数,该指数以0为理想军事实力水平,越接近0表明军事实力越强。则美国在此排行榜中以0.062排名第一,伊朗以0.261排行第14,美国军事实力远超过伊朗。具体来看,伊朗的军费开支、军用飞机数量、机场数量、作战坦克、潜艇、护卫舰数量和战时可动员总人力相当于美国的1%、4%、2%、26%、50%、27%和33%。此外,非武装力量看,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发展,美方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大幅降低,伊朗无法通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手段制约美国。

从当前双方态度看,双方对重新谈判均保留余地。伊朗方面,对恢复伊核协议保持开放态度。1月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萨维表示,伊朗无意与美国进行战争,在为苏莱曼尼将军报仇后,不拒绝与美国在“5+1”的框架下重新进行核谈判。1月8日,伊朗对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进行打击后,外交部长扎里夫发推特称,伊朗的自卫行动已经结束,并不寻求(局势)升级或战争。美国方面,同样表示并不希望挑起战争。1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表示对苏莱曼尼的刺杀是为了阻止战争而不是挑起战争,同时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伊朗的政权更迭。美国CNN新闻称美军在本次袭击中“零伤亡”,并分析此次袭击只以少量导弹袭击美方,实际上一方面为为伊朗保留颜面、平息民怒,另一方面为双方和谈敞开大门。

4.2  美伊关系存在其长期根源,冲突全面升级的风险并未解除

美伊关系可是长期矛盾积累的产物,即使没有此次美伊相互报复事件,两国仍然面临长期敌对的局面。美伊关系在巴列维王朝结束后便由亲美转向抗美,1979年伊朗革命、小巴列维下台,伊朗遵循“去西化”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关系紧张;“人质事件”爆发后,美伊关系走向冰点。在地缘政治上,伊朗周边的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个局部战争均与美国有关联,同时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南亚等驻扎有大量美国军队。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多次对其采取“遏制”政策,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美国解除制裁,但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逐步恢复对伊朗制裁。在恐怖事件上,美国多次指责伊朗支持恐怖组织,2019年4月,特朗普宣布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外国恐怖组织”,任何与伊斯兰革命卫队往来行为都将面临风险,为美国加大对伊朗制裁力度做铺垫。在能源问题上,伊朗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伊朗与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矛盾不断激化。

应警惕因地缘政治剧烈冲突,引发美伊事件升级成多国参与的世界大战。2018年以来,美国集中火力对伊朗实施全面经济封锁与制裁,2018年5月美退出伊核协议,2018年8月美对伊朗矿产、金属、汽车和金融等非能源领域制裁,2018年11月美对伊朗能源和航运等领域制裁,2019年4月美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并封锁伊朗石油出口,2019年5月美在中东地区部署航母战斗群和轰炸机特遣队、并封锁伊朗钢铁铝等产品出口,导致伊朗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居民生活负担明显加重。虽然美国的本意是控制中东,通过对伊朗“极限施压”达成垄断石油的目的,并不想与伊朗发生战事,但如果伊朗民众积怨加深主动反抗,全球爆发黑天鹅事件,向美国转移矛盾,不排除战事升级至全球的可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聚合标签

早盘选股涨停板上市公司龙虎榜热点题材股市炼金术股市名家股票新闻股票学堂 涨停股预测股票涨跌停板涨停板买入法涨停板卖出法涨停十五招追涨停板技巧如何抓涨停伏击涨停战法伏击涨停十八法发现涨停的60个细节涨停板如何赚钱涨停绝杀九招如何选择涨停股捕捉连续个股涨停方法股市涨停密码图解股票涨停规律涨停10招七步分析法涨停板实战交易快速捕捉涨停股的技术要诀 李大霄最新股市评论冯矿伟新浪博客水皮股市最新言论严为民最新持股淘气天尊股市最新点评叶檀股市最新评论黄生看金融齐俊杰看财经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徐文明大盘点评蒋菲股市评论牛刀股市最新评论花荣股市最新观点杨德龙最新股市评论任泽平股市最新评论但斌最新持股洪榕股市最新消息金鼎论市徐小明股市点评荀玉根股市最新评论李立峰股市最新评论郭施亮股市最新观点黄智华股市最新评论钱启敏股市最新评论沙黾农股市最新评论展锋股市最新评论丁大卫新浪博客居锦斌新浪博客李正金新浪博客凯恩斯最新股市评论王亚伟持仓股票陈锐看盘叶荣添最新股市消息蔡钧毅最新股市消息魏宁海股市最新消息阿丁股市最新消息杨百万股海实战空空道人股市最新言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wu2198股市即时分析索罗斯的金融逻辑钮文新股市最新言论时寒冰最新言论师晨冰推荐股票詹姆斯西蒙斯操盘术查理芒格的投资原则罗杰斯投资预言曹或均跟史玉柱学炒股段永平的80条炒股妙招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管清友新浪博客马红漫谈股市傅海棠傅海棠期货利弗莫尔操盘秘诀斯坦利克罗操盘术马光远最新谈楼市皮海洲谈股市石天方谈股市股市刀锋股市最新评论信哥实盘和众汇富安东尼波顿教你选股投资大师教你止损国际大师谈投资利维摩尔股票交易原则跟谢宏章学炒股普林格教你选股张中秦新浪博客水皮谈股市的规律李大霄投资战略约翰博格的投资智慧边风炜股评

热门文章

  • [涨停早知道]关键词:新基建、猪肉(2020/3/12)

  • 扒股君览宏观 ①国常会: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降准力度。②两部门:支持建成一批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③发改委:进一步扩大鼓励外
  • [选股早知道]关键词:新基建、锂电池(2020/4/27)

  • 扒股君览宏观 ①央行、银保监会:统筹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②财政部、税务总局:普惠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期限延长四年。③农业农村部:立足抗灾夺丰收,
  • [选股早知道]关键词:锂电池、农业(2020/3/30)

  • 扒股君览宏观 ①国开行决定设立2500亿元专项贷款,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涉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5G与光通信、大飞机、新型显示等领域。②北向资金27日净流入34.14亿元。个
  • [涨停早知道]关键词:5G、滞涨(2020/3/9)

  • 扒股君览宏观 ①外汇局:1月银行结汇10067亿元人民币。②海关总署:中国1-2月贸易逆差70.9亿美元;预估顺差388.5亿美元。③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④交通部:将农民工返岗包

最新文章

  • [涨停早知道]关键词:疫苗、车联网(2020/5/20)

  • 扒股君览宏观 ①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②国家能源局:推进柔性直流、智能电网建设,鼓励建设新一代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③我国汽车产销相关企业注册量4月环比
  • 【涨停预测】新界泵业等有望冲击涨停(名单)

  • 一、公告及信息 新界泵业:天山铝业170亿元借壳事项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新界泵业5月19日晚公告,当日,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证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