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去年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还是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
他是在4月1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孙国峰表示,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
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研究局局长王信、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还就区域金融改革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测试、绿色金融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正常货币政策积极作用显现
“我国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孙国峰表示,去年5月以后货币政策操作回归正常,既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又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水平在那时回升之后一直保持平稳。
针对近期美债收益率上行的问题,孙国峰表示,部分新兴经济体债务偿付和再融资风险上升,货币贬值压力加大,一些经济体加息,金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在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在3.2%附近,较前期有所下降。
孙国峰表示,货币政策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币值稳定对内的涵义,是需要保持物价稳定,必须管好货币总闸门;对外的涵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作为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LPR发挥了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保持LPR在合理水平有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孙国峰表示。
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刘桂平介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到位,逐步开展碳核算。“其中最核心、最基础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启动。”
刘桂平表示,人民银行已经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下发了通知,鼓励金融机构披露环境信息;积极推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发债主体等重点排放单位实现环境信息共享;要求金融机构对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大支持和配合力度。
他透露,未来将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创设直达实体经济的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动更多地区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试点。
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政策,刘桂平介绍,一方面,人民银行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专项金融政策支持区域发展,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关于金融支持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以及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有关政策举措,相关工作正在推进。
条件成熟可实现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
“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设计,主要是用于境内零售的支付,但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如果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也是可以实现的。”王信表示。
王信介绍,前期,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跨境使用进行了技术测试,这是人民币试点的一次常规性研发测试工作。
“数字人民币正在多个地区试用,包括在冬奥会的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测试场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香港金管局合作,在跨境使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技术测试。”王信表示。
王信说,人民银行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测试工作,测试地区、测试场景越来越多,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总体来讲,参与机构和参与地区的反映是正面的、积极的。
“数字人民币越来越走近我们,需要进一步丰富相关的场景,积累更多的经验。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积累更多的经验。”王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