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和水)正式登陆上交所,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目前“太和水”品牌在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上市之后,公司将坚持“技术为业务服务、业务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明显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技术差距、提升业务规模和行业竞争地位,为实现集约化社会经济发展、客户资源效益化创造良好的基础。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太和水主要采用生物-生态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构建。公司业务范畴主要包括水生态建设和水生态维护两大类业务服务。其中,水生态建设是公司的主要业务,2017年-2020年上半年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50%、96.78%、97.36%和95.38%。公司主要通过EPC方式为客户提供水环境生态修复和构建业务,服务群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房地产企业等客户,业务标的包括湖泊、市政河道和商业景观水等三类水体。
近年来太和水已完成湖泊类水环境生态建设项目如抚州梦湖、南京月牙湖、广州荔湾湖和滇池草海等;市政河道类水环境生态建设项目如上海青浦小涞港(首次进博会项目)、上海徐汇春申港和杭州拱墅区康桥新开河等;以及商业景观类水生态建设项目如成都蔚来卡迪亚和桂林花样年等。
上述标志性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示范效应,也推动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太和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3.26亿元、5.32亿元和2.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019万元、9788万元、14790万元和5452万元。
基于公司已经实现的经营业绩、项目储备及施工计划,太和水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收入约5.85亿元,同比增长约1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7,80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0%。
技术优势奠定核心竞争力
富营养水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部分发达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尝试过多种方式也未完全解决相应问题;而太和水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较好地完成了数百个富营养化水体在相对较短时期内实现生态治理的效果。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上海科技小巨人企业,太和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的技术研究与运用,形成了具有良好行业竞争能力的技术研发、储备和运用实力。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已形成以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以食藻虫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为纽带,8种水生态要素构建方法(对应8项国内发明专利)为核心,以及5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实务基础的技术体系。
公司技术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运用了生物方式(食藻虫)提升富营养化水体的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的恢复创造条件;食藻虫和沉水植物又成为构建水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司调整、修复水下生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在对应技术体系下,太和水保持了在水生态修复和构建领域的专业领先性,同时凭借相关技术获得了包括国家水利部等机构的认同。公司的技术和项目曾入选水利部推广中心等评选的《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短名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等评选的“2017创新中国(行业)十大领军企业”等,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主办的2018青岛国际水大会的“水业中国”星光奖等。
此外,良好的技术体系和市场口碑也帮助太和水获得了各类跨区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季节、气候、区域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对业务的影响。目前公司借助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业务已覆盖全国二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是行业内跨区域发展较好的企业之一。
行业需求快速提升
中共十九大已提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时点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水十条》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于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重视,我国政府部门对水生态修复行业的产业投资、政策优惠的力度将继续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相关产业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十三五”期间较“十二五”期间的水环境修复、污水处理等水资源类投资增长幅度达到31.55%。
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紧张,也有利于水体净化行业发展,如水资源短板带来的资源型缺水,水体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都在不断挤压我国人民的生活、生存空间,通过水生态循环建设实现水体的自然净化已成为需求方对水体环境改善的重要方案。
未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以生态治理为特征的治理技术方法的进步,采用更贴近自然生态方式重新实现水生态循环、水体自然净化将成为我国水环境治理、修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将有利于太和水在行业中进一步脱颖而出,推动公司由水环境生态治理提供商提升为水环境生态综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