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洋医药IPO过会:品牌过于集中、曾陷商标纠纷、自有房屋存瑕疵风险
12月17日,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洋医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过会,拟上市创业板,计划募集7.02亿,将分别投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30320万元,以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项目4896万元,剩余融资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百洋医药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营销综合服务,包括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
2017年至2020年前6月,百洋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96亿元、36.52亿元、48.49亿元、24.28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2.58亿元、2.1亿元、1.12亿元。品牌运营业务及批发配送业务的收入占比超过90%,系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批发配送业务来看,百洋医药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于山东省的收入分别为120,363.84万元、138,784.45万元、180,777.75万元及83,297.75万元,占当期批发配送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54%、78.81%、69.18%及60.26%;零售业务来自山东省的收入分别为22,529.11万元、20,145.16万元、19,624.31万元和9,126.19万元,占当期零售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43%、98.07%、86.28%和67.90%,存在区域高度集中的风险。
公司运营的品牌包括迪巧系列、泌特系列、哈乐系列、武田系列、迈蓝系列等。报告期内,迪巧系列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115,974.75万元、125,591.31万元、125,223.25万元和44,181.66万元,占当期品牌运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3.66%、75.15%、62.80%和48.84%,占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37.63%、34.52%、25.90%和18.25%。迪巧系列产品是公司运营的最重要的品牌产品,对公司品牌运营业务及整体业绩表现均有重要影响。一旦出现迪巧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消费者的偏好发生重大变化、迪巧系列产品的生产发生波动或其他可能影响迪巧系列产品业务的不利因素,均可能导致公司品牌运营业务的重大波动,进而导致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出现波动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百洋医药曾身陷一波三折的商标纠纷案件。2020年6月1日,百洋医药以侵犯小象商标着作权的名义起诉安徽深大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安徽深大”)。
18天后,安徽深大起诉百洋医药,指控其作为代理商协助美国安士制药(下称“安士制药”)未经许可擅用的小象商标进入中国市场,并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传播,法院一审裁定冻结百洋医药银行1950万元存款或其它同等价值财产。
2020年11月12日,法院驳回一审起诉。原来,百洋医药在一审裁定结果出来之后提起上诉,称小象商标是迪巧系列产品早在2004年就使用的图标,原告安徽深大在百洋医药注册商标之前提前抢注,系侵犯安士制药和百洋医药的着作权,最终百洋医药胜诉。
目前,百洋医药所经营的迪巧系列补钙产品已全面升级包装,启用全新的猛犸象图案,不再使用涉案商标的图案作为标识。
百洋医药于青岛市市北区开封路88号拥有一处房屋,该房屋的权利性质为商品房,房屋总层数为3层,房屋建筑面积为34,123.85平方米。该栋房产竣工验收之后,为了发展业务及集约化办公,在原二层与三层之间局部设夹层,作为办公使用,且封闭顶层原开敞式回廊并增加连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该房屋存在被主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并责令拆除的可能。发行人已在青岛市黄岛区承租面积共计48,803.02平米的房产用于办公、仓储,但如果上述房屋被主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或责令拆除,致使发行人部分人员不能继续在该处房屋办公,则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医药企业利用内外资源,推动医药行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药行业厂商、医生、医疗服务消费者提供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行业厂商将得以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综合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百洋医药通过与武田制药、安斯泰来、迈蓝制药等全球知名医药企业合作,积极扩大在药品配送及零售方面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从产品型企业向平台,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