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个人投资者当积极面对A股机构化现实
虽然2020年还有十多天才结束,但在发行规模上,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收获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全市场至少有1347只基金成立,合并发行份额达3.03万亿份,远超2019年1.42万亿份的历史纪录。明星基金产品的高申购额、低中签率,是基金销售市场贯穿全年的特征。虽然不少基金在成立后遭遇大规模赎回,但总计约2000亿元的赎回规模,并不会改变今年公募基金大爆发的事实。
公募基金收获的不仅仅是规模,还有质量。截至12月15日,年内3287只主动偏股基金中接近9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超31%的基金收益率超过50%,年内收益率平均值为38.02%,中位值达37.27%,远超上证指数11%的涨幅,也超过沪深300指数22%的涨幅。
与基金的高光不同,个人投资者在2020年过得极为纠结。注册制从科创板推进到创业板,大量新经济个股上市,大幅抬高了个人投资者的择股难度,以刚刚成为两市第二只千元股的石头科技为例,个人投资者仅仅是因为其IPO绝对发行价(271元)太高,而忽视了24倍市盈率这一较低的相对价格,就放弃了5.56万股的网上申购配额,遗憾错失4000多万元收益。与此同时,部分个股涨跌幅限制从10%放宽到20%,加大了投资个股的风险,屡屡出现的“闪崩股”“杀猪盘”,让个人投资者更难规避市场风险。此外,面值退市制度以及对市场操纵行为更严格的监管,让垃圾股炒作空间被大大压缩,个人投资者“爱搏才会赢”从以前的小概率已基本变成了现在的零概率。
在价值股和成长股为主线的2020年,个人投资者缺乏投研能力、缺乏风险管理能力、缺乏量化投资等技术手段、缺乏长期投资理念的缺陷进一步放大。这种马太效应,正推动者个人投资者逐步转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据笔者统计,在可比的3542家A股上市公司当中,2019年、2020年分别有2077家、1930家股东户数减少,占比均超过一半,减少的股东数,绝大部分都是个人投资者。
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专业投资机构群体,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资本市场生态的质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中国私募基金存续规模达15.9万亿元,与公募基金相当。私募基金当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3.7万亿元,同比剧增53%,表明高净值人群也在通过机构大举进入A股市场。今年前11个月,境内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A股的比例已达到18.8%,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其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合计11.5万亿元,占比17.8%,较2018年末上升3.47个百分点,也是近年最高水平。
相比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超过70%、持股市值超过一半的结构,A股机构化进程仍有巨大上升空间。随着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机构、外资机构参与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话语权将进一步提高,留给个人投资者博弈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适当调降过高的收益预期,积极拥抱A股机构化的趋势,是个人投资者的理性选择,而只有理性,才能收获可持续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