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在北京人大会议中心进行。对于药企而言,参与国家医保谈判如逢“大考”,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相关药品未来两年的销售额。
12月16日晚间,随着最后一个谈判品种的结束,国谈的谈判阶段就此落幕。据了解,此次谈判药品覆盖中药、化药和生物药,涉及心血管、糖尿病、关节炎等慢病,眼病、脑部疾病、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
相较于去年而言,今年从谈判现场传出的可靠消息是少之又少,但在嗅觉最灵敏的资本市场,谈判结果已经初露端倪。
12月17日,医药股上演集体爆发行情。例如,恒瑞医药涨幅高达8.17%,市值也创下历史新高;而一些在港股上市的企业股价更是“直飞冲天”,包括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绿叶制药等,涨幅均超6%。
在药品价格不断承压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本次国谈备受关注的产品是明星抗癌靶向药PD-(L)1,去年该类产品仅信达生物一家通过降价63.73%成功进入2019年医保目录。
今年,这场“价格战”更为激烈,参与者包含了罗氏、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以及百济神州。而在谈判开始之前,恒瑞医药就已向市场证明其“势在必得”的决心。今年10月,该公司推出“全年药费仅3.96万元”的PD-1第四季度大促销活动,以极低的价格引起业内注意。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现场人士处获取的消息,四家外企的最低报价应该都在10万元/年左右,远超医保局的心理价位,全部出局。而国产PD-1则实现了高达85%的降幅,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大概率谈判成功。
今日恒瑞医药以及百济神州的股价波动,似乎也佐证了该现场人士透露的消息。12月17日,恒瑞医药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停,最终报收于105.18元/股,股价、市值均创下历史新高;而港股上市的百济神州盘中涨幅一度逼近3%,最终报收于150.8元/股。
是何原因让国产产品甘愿让利超八成?首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预测,2030年国内PD-1/L1抑制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88亿元。其次,从信达生物的销售数据来看,降价进入医保目录是“真香”。
该公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PD-1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销售收入高达9.21亿元,同比增长177.7%。而作为国内最先上市但未能进入医保目录的PD-1产品拓益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仅4.26亿元。
南京一医药行业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D-1作为广谱抗癌药,可覆盖的患者范围比较广。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即使进入医保需要降价80%或者甚至更多,但仍有望从中获益。同时,PD-1产品可与整个管线生态整合(联用),可带动公司其他相关产品的销量增长。”
那外企不愿降价的原因又是什么?对此,该医药人士则解释称,“主要是出于跨国药企对于其全球价格体系的平衡和维护。”
据参与谈判的药企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国谈规则与去年一致,即企业拥有两轮报价的机会。在首次报价后,医保局谈判组才可以打开秘密信封价,知道医保局的“底价”,并现场计算数据;若企业报价超出信封价15%,专家会提示,“你这个超出15%”,或者直接说“你这个差的太多”。而只有第二轮报价在15%以内的药品,企业才有继续谈的资格,否则将直接出局。
而在其他肿瘤药谈判消息方面,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以及三生国健的注射用伊尼妥单抗均被传谈判成功。《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部分参与谈判的企业询问谈判详情,得到的回复均是“谈判前企业已与医保部门签订了保密协议,在官方公布之前,企业不能透露更多信息”。
截至目前,关于本年度医保谈判的结果仍未有任何官方信息。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总经理史立臣认为,“从2019年至今,国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各省集采如火如荼的进行,医药产品进入降价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医药企业经营压力骤然放大,很多产品的利润已经无法满足支持庞大的营销团队的需求。所以2021年中国的医药行业将进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期,甚至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