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忠阳:再谈恒大“盖楼式”造车
关于恒大造车,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反响始料不及。
国家发改委最近又下发了一则《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点名”要求各地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投资和拟投资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包括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完成投资等。毫不意外,这则《通知》将恒大再次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掀起了其是否涉嫌“借造车之名,行圈地之实”的大讨论。
恒大跨界造车,屡受各界质疑。这倒不完全是作为造车新势力,舆论对其有所偏见,而是在于恒大一系列操作让人感觉颇为不“实”。从与贾跃亭“闪婚”又“闪离”,到“口号式”造车规划;从“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造车思路,到恒驰1至恒驰6的“盖楼式”发布,再到最后被总结成“汽车投资+土地+上市融资”的造车模式,不仅引发了公众各种吐槽,而且加剧了人们对恒大“是否真造车,能否造好车”的担忧。
造车先要有市场预研和产能规划,这是常识。但规划脱离地球引力,就会闹笑话。按照恒大此前公开的信息,2年至3年内首期规划年产能为100万辆,未来10年则年产能突破500万辆。这些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妨先做道算术题。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今年预计与去年持平,而恒大汽车一期产能,就几乎相当于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厉不厉害?惊不惊奇?意不意外?尽管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并没有对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售比例做出明确要求,但业内普遍预计1000万辆已是相当乐观。也就是说,恒大将独占一半。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如此“口号式”规划,被质疑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15字造车思路,从一发布,就震惊汽车圈。按照恒大的解释,这是为了以“金钱换时间”,加快造车速度。问题是,汽车不是房地产业,而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我国过去几十年的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表明,金钱能换来的大都是不重要或者跨国车企淘汰了的技术,而关键核心技术,是金钱买不来、也换不来的,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竞争中逐步积累,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显然,恒大还浮在造车大潮的表面。
作为房地产大佬,跨界进军造车领域,本就易引发人们对其产生是否“借造车之名,行圈地圈钱之实”的联想,但恒大不仅毫不避讳,似乎还深得其中奥妙。据媒体报道,恒大汽车以投建汽车基地为前置条件,在不少地方获得大量土地,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住宅或商业用地。而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副总裁级别以上的10名高管团队,除仅一人来自乐视汽车,清一色是旅游和地产背景,又很难让人确信恒大这是在真心造车?
坦率地讲,对于新势力跨界造车,包括恒大,笔者是举双手赞成的。要知道,汽车产业经过百年发展,格局与利益已经固化。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新趋势,传统车企受思维定式、技术路径依赖和现有资产拖累,其实并不踊跃,甚至还有不少车企本能地希望传统技术有更长生命周期,以便在过去的轨道上获得更多利润。如果没有更多造车新势力的加盟和搅局,就很难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还要看到,从一汽解放的艰难诞生,到北京吉普的合资破土,再到以吉利为代表的民营自主车企崛起,中国汽车产业在传统的轨道上,始终是追赶者角色,没能改变跟跑的命运。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使得改变有了可能。特别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一批造车新势力,把互联网的理念、速度、效率和激情带入了汽车行业,让中国汽车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翻身的希望。
梳理全球车企市值,10年前我国车企的排名还集中在15名至20名。现在,蔚来、比亚迪已双双跻身前五,超越传统车企通用、本田,小鹏汽车则力压福特、现代,长城、吉利、理想,已将老牌的雷诺、起亚们,彻底挤出榜单。我国头部汽车企业,能与全球车企巨头排排坐,这在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虽然这只是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是一个明确而重要的信号。这预示着,只要我们在智能电动汽车这条新赛道上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发力,中国汽车产业就有可能成为全球新的领跑者。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这些新势力无一不是在心无旁骛地造车,而非借造车之名圈地圈钱。汽车是一个靠实力比拼的长周期产业,靠投机,不仅造不好车,还会沦为笑柄,乐视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