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出口总额317.99亿元,增长39.9%
按照“稳住外贸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贵州主动作为,创新推出系列政策举措,着力破解制约瓶颈,有力推动全省外贸逆势上扬: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进出口总额385.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其中,出口总额317.99亿元,增长3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9.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贵州直面外贸领域面临的迫切难题和紧要矛盾,精准研判发展趋势,为外贸企业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政银保企”合作机制,推出“黔贸贷”措施,有效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快发展外贸集聚区,以及新型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稳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贵州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摸清问题
精准开展“管家式”服务
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施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开展“管家式”服务,是贵州近期稳外贸的鲜明特点。
“贵阳市正在以‘百场千店万铺’作为振兴商贸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贵阳市与怡和集团在大型商超、汽车销售、品牌餐饮、酒店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接下来,贵阳市将为怡和在贵州投资做好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日前,在省商务厅与怡和(中国)有限公司召开的座谈会上,贵阳市商务局局长刘俐莎说。
作为一家业务主要集中于亚洲并拥有丰富经验的多元化企业,怡和集团业务范畴包括汽车相关业务、物业投资及发展、食品零售业等,其中在贵州省主要涉及汽车经销、大卖场业务。
为给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建立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台账8800余家和906家,组建小分队全面摸排现有外贸实绩企业724家、清理比对外资企业1400余家,走访服务重点外贸外资企业134家和382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设立“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等差别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举措;建立问题台账,完善季通报、月调度、周跟进调度督促机制,列出清单、挂牌销号,逐条逐项推进责任落实解决企业问题。
同时,省商务厅报请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省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配套推出11个方面23项30多条支持政策。
省商务厅还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主动参与抗疫国际合作,积极协调商务部给予支持办理出口备案手续,共推动贵州鸿鑫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进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上半年出口防疫物资8228.6万元。
助力融资
“黔贸贷”成企业“及时雨”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等,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采取加大资金供给,创新金融产品等举措,为外贸企业输送金融活水。
日前,在“贵州省2020年外贸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推出了“黔贸贷”。省商务厅副厅长潘路生表示,作为一种新型融资产品,“黔贸贷”是通过政府、银行、出口信保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多方合作,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切实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一种融资模式。
据了解,省商务厅利用财政资金设立贵州省中小微外贸企业“黔贸贷”风险补偿资金,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通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和政府性担保机构担保融资产生的风险损失给予一定补偿,推动银行创新融资产品,实现对贵州省中小微外贸企业快速审贷发放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
“受疫情冲击,贵州省70%以上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剧,企业希望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尤为迫切。”在潘路生看来,推出“黔贸贷”这个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既能帮助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又能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进出口银行贵州省分行行长雷文弢说:“省商务厅牵头、进出口银行积极配合设计了‘黔贸贷’产品方案,主要是为了助力‘黔货出山、黔货出海’,支持贵州省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贵州传统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支持,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务。”
优化结构
突出优势形成贸易新增长点
今年1月,《省商务厅关于认定境外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的通知》印发,认定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在肯尼亚建立“贵州省(肯尼亚)工程机械营销服务公共平台”。
据该公共平台负责人张俊介绍,作为贵州开展对外服务的第一家营销中心,平台的建立将为希望走入东非的贵州企业牵线搭桥,提供市场信息、产品展示、物流咨询、货物存放等多种功能。目前平台已签约贵州轮胎进出口有限公司、贵州天虹线缆等企业。
今年以来,省商务厅发挥政策优势,着力增强市场专业化、产业集群化、经营国际化水平。同时,着眼于提高流通效率,增强辐射带动力;完善国际化交易平台,突出优势形成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着力引进高层次国际贸易主体、经营业态、交易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支持贵州外贸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加快发展外贸集聚区,建立外贸基地进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深挖“1+8”平台发展潜力,重点支持6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级外贸基地,推动形成贸易集聚区和竞争新优势。
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功能和要素集聚优势,着力推进保税检测维修等加工贸易业务向综保区布局,培育发展8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2个海外仓和2个境外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细化完善报关报检及融资、退税、物流等一站式服务,新的贸易增长点不断涌现。
加快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推动落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责任清单,培育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贸易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上半年完成跨境电商包裹10.2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