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银行股表现强势,明显跑赢大盘。截至10月23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自10月以来累计分别上涨19.51%、14.50%、13.85%、15.53%,而同期上证指数与中小板指仅小幅上涨1.86%、1.66%。
A股市场上,银行股估值偏低,有的银行股甚至市盈率低于5倍。流通盘大,业绩增速一般,缺乏可炒作的题材,令中小投资者往往对银行股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板块分化突出,其中也涌现出牛股。2019年,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分别累计上涨73.55%、49.13%、75.37%、23.78%。截至10月23日,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2020年以来分别上涨27.32%、9.69%、10.21%、48.58%。
上述银行的股价大幅跑赢大盘,有的还频创历史新高,主要因为“大零售”业务发展突出。招商银行被誉为A股银行中的“零食之王”,其零售贷款主要包括小微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等。2020年半年报显示,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达51.20%。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公司贷款、票据贴现业务年化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10%、4.14%、2.69%,零售贷款收益率明显占优。与公司贷款相比,零售贷款的资产质量好。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与公司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81%、1.70%,而其全行不良贷款率为1.14%。
平安银行已披露的三季报显示,零售业务主要包括“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三大业务模块。2020年9月末,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较2019年末增长25.5%,零售客户数较2019年末增长6.8%,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较2019年末增长20.7%;个人贷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长10.5%。2020年1月至9月,平安银行个人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与汽车金融贷款新发放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7.7%、46.8%。
宁波银行与杭州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分别增长14.60%、12.11%,是受疫情冲击后少有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上市银行。宁波银行实施“大零售”战略,6月末,个人贷款总额比年初增长9.76%,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1.48%。零售公司业务中,宁波银行6月末的零售基础客户是32.3万户,较年初增加2.8万户;贷款余额925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增长19%。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多年来一直在A股上市银行中最低,今年6月末为0.79%。再看杭州银行,大零售业务布局成形,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不良率仅0.18%。
近年来,监管部门将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多措并举,积极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近日,央行就《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央行表示,修改《商业银行法》,亟须从制度设计上督促商业银行回归本源、下沉服务,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回归本源是要求商业银行为真实金融需求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商业银行须进一步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并且深耕市场、服务客户。中小银行应该打造特色品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做好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路径之一。有分析师认为,疫情影响到宏观经济基本面,商业银行还面临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考验,业绩与资产质量可能分化突出。当前零售业务息差水平仍较高,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在内外部不确定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优质零售银行标的是稳健收益的不错选择。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股价强势,反映出市场资金对优质零售银行的偏爱。
从投资者的反应来看,也有投资者担心传统银行可能遭遇新的挑战。港股市场上,受到监管严控涉房类贷款规模的消息,加上近期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基金火爆,9月下旬内地银行股特别是零售业务占比较大的银行股出现过大跌。其中,招商银行单日跌幅曾超过6%。
有分析认为,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本质是科技零售银行,将影响到传统银行的渠道优势。而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公司招股意向书中表示,蚂蚁集团“不是一家金融机构,也不仅是一家移动支付公司,而是一家决心用今天最好的技术和资源,去助力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每一位消费者、每一家小微企业的科技公司。”可见,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银行可以携手共进,互联网巨头可以助力传统银行更好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服务金融消费者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