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站在“十三五”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5年间,青海工业发展经历着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截至2019年底,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49%,超额完成年均增长6%的目标,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青海吹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这五年,青海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全省传统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近三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同比下降2.62%、7.2%、9%,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绘就了绿水青山的画卷;
这五年,青海省大力发展锂电、金属合金、光电、新型化工、光伏制造及电子信息五大板块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近三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2.5%、9.7%、2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1.2%、32.9%、15%,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这五年,青海省引导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1119”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建设了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设立专门信息化部门的企业占比达到40.1%,具备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占比达11.6%,工业互联网发展各项指标同比大幅提升,点燃了接续奋斗的引擎;
厚植发展沃土,施予阳光雨露,青海工业向绿色、创新、高效迈进。
传统产业降本提效,循环体系持续优化——五年来绿色成为青海工业亮眼底色
掠过青海广袤大地,园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工厂绿树成荫、面貌一新。
在过去,受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制约,青海部分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绿色低碳,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蓝天白云,面对旧动能、重污染,产业结构优化是必行之路。
五年里,青海省引导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技术基础,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精益制造和清洁生产水平;五年里,青海省着力提高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保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初步构建了盐湖化工综合利用、锂电、光伏、有色及精深加工等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链清晰、绿色低碳、特色鲜明、效益显着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在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通过实施碳素焙烧炉环保技术改造,吨铝天然气降低44%,阳极更换周期延长10%,吨铝直流电耗降低140千瓦时;在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矿热炉全密闭、余热发电、粉尘收集再利用改造,年均余热发电1.1亿千瓦时,回收微硅粉2.8万吨,节约标煤4.4万吨,被工信部评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企业创建单位,余热发电技术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重点节能技术;
在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通过开展高效节能精馏提纯、四氯化硅净化、还原炉余热利用等多项循环化改造和创新,年电耗降低40%、天然气消耗降低70%、废水排放降低67%、降低成本3.26亿元。
数据是最好的注解。“十三五”以来,青海省累计实施改造提升工程项目350项,完成投资662亿元。截至2019年底,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2%,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10%的规划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五年来青海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激情四射的性能评测赛,享受美景的环湖评测赛,紧张刺激的场地竞速赛和带来视觉盛宴的特技表演……7月26日,第七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正式落下帷幕。以赛事为媒,青海锂产业及动力电池走向世界舞台。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建成碳酸锂9万吨,正极材料4.3万吨,负极材料2万吨,锂电池超过20吉瓦时;铝箔、铜箔、电池壳体等配套材料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锂电产业已成为展示青海工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如何变“资源红利”为创新驱动?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方能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青海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中掘新机,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开新局,逐步发挥自身优势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符合青海发展实际,且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优势产业成为发展的“根”,支撑起工业之树根深叶茂。
青海省提出构建锂电、金属合金、光电、新型化工、光伏制造及电子信息五大板块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围绕打造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锂电、光伏光热4个千亿元产业,引进了比亚迪、江苏捷力、宁德时代、中复神鹰等一批龙头企业,补齐产业短板。北捷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材料、诺德电子高档电解铜箔、中利光纤光纤预制棒三期等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锂电实现盐湖资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组件—储能、动力电池等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光伏项目建设实现晶硅生产、高效电池片生产、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全产业链体系……新兴产业已呈欣欣向荣之势。
勇立潮头踏浪前行,抢抓机遇时不我待——五年来青海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阔步前行
屏幕上订单、物料等信息实时更新;云平台对生产状况、质量等可视化监控;通过优化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厂务系统,实现厂区办公照明零排放……在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的高效N型IBC电池及组件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的操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的认知。
一个工厂的升级,折射着青海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步伐。
五年间,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先后入围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新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入选工信部首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金诃藏药成为全国藏药行业首家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
五年间,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为数字经济各项新应用逐步落地实践提供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具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企业占比43.5%,工业互联网发展各项指标同比大幅提升。“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回眸过去的5年,困难与辉煌同在;眺望未来的5年,机遇与挑战并行。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青海工业必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