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企自主创新将获升级版政策力挺
研发投入强度等将纳入业绩考核,科技型国企改革掀热潮
作为未来三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将获“升级版”政策力挺。《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将在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研发投入强度、扩大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应用等被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科技体制改革也将积极推进,在激励、选人用人等方面实现突破。目前多家央企已明确相关路线图,随着科改示范行动等全面铺开,科技型国企改革将掀热潮。
世界首座高铁跨海大桥主塔封顶、“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投产……近年来,中央企业通过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研发投入呈稳定增长态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13.4%,超过全国研发经费的四分之一。2019年1至11月,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4.6%,其中石油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企业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上半年这一凶猛的势头继续保持。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近日召开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还有一些重要指标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明显差距,比如工业企业的营收研发投入比例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是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央企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中启动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明确,加强科技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包括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强化新兴技术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梯次研发体系,加强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国企创新联合体建设,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对2022年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并将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考核激励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应用,加快提高可靠性。“此举将有助于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重视并实质性增加研发投入。”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
多家央企已明确路线图。例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以技术攻关行动为依托,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到2025年达到160亿元,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勇闯技术“无人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近日召开的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华电集团董事长温枢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举集团之力加强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构建华电科技创新生态圈。
同时,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锻造“杀手锏”技术,并且着力加强产业数字赋能,打造具有华电特色的“产业+互联网”竞争新优势。
科技创新更大活力的激发还有赖于改革。刘兴国认为,推动中央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负责人与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创新容错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此外,优化创新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创新人才,给予企业更大创新人才用人自主权。
事实上,今年随着“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的推进,科技型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据了解,目前有204家科改示范企业制定了三年实施方案,将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取得突破。
“改革科技研发投入机制,积极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加强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中国华能集团总会计师王益华在介绍该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动作时表示。作为科改示范企业,其所属西安热工院将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三年内至少10项先进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和推广应用,并创造1亿元以上的利润。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及央企系基金投资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今年年初表示,国资委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应用前景好的企业上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表示,推进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性和机制灵活性,国有企业具有资源、资本优势,国有企业可以聚焦一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进行重点突破,通过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实现国企与民企融合发展。下一步,应以科技创新引领混改向更深、更核心的层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