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才技术优势明显 中岩大地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日,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岩大地”)开启发行进程,即将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公告显示,公司将于9月24日公开发行2429.3828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30.16元。公司的股票简称为“中岩大地”,股票代码为“003001”。
资料显示,中岩大地的主营业务为岩土工程、环境修复等领域的服务,是一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能够为建筑、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环保工程等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包括设计、咨询、施工在内的岩土工程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岩土科技公司。
公司以岩土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提供岩土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管理服务,污染场地治理与棕地开发服务,地下空间开发及停车场建设运营服务。
01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中岩大地发展十分迅速,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17、2018、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2亿元、7.59亿元、10.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92亿元、1.2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7、2018、2019年分别为0.49亿元、0.23亿元、0.96亿元。这说明公司报告期内的发展,是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良性快速发展。
招股书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导致的复工延迟等不利因素影响,2020年1季度的业务中标合同金额仍有较大幅度上涨。2020年1季度,公司中标合同合计金额为5.87亿元,2019年同期中标合同合计金额为3.98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07亿元,同比增长12.66%,净利润为0.65万元,同比正在6.05%。
根据公司的初步测算,中岩大地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6.11%至40.01%;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0.84%至20.17%。
02
招股书显示,与国内同业公司相比,中岩大地具有明显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等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岩大地主编、参编二十余部国标、行标相关规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的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必修教材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北京岩土工程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学会、协会理事单位或理事。
在多年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公司团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国家专利,例如复杂工程计算分析技术、长螺旋成桩系列技术、止水帷幕系列技术、岩土锚固系列技术、地下空间开发系列技术、污染场地修复系列技术、土体固化材料技术等,均已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述各项核心技术将为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与王思敬院士合作成立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岩土工程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与王思敬院士及团队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岩土领域的技术水平。
中岩大地利用自身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综合能力,以技术为核心,将技术作为设计与施工的桥梁,达成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在设计中融入绿色、环保、高效、经济的新技术,利用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形成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技术、改进设计,为业主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及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真正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经济、工期合理的优质岩土解决方案,有效践行“悦人达己,创新卓越”的公司理念,为公司承揽业务提供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可得到相应的技术溢价。
03
另外,公司的团队及人才优势、行业经验优势、跨区域经营优势、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都是业内其他企业很难企及的。
中岩大地团队主要人员毕业于清华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并在冶研院、中科院、综勘院、日本EBH等国内外着名工程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科研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岩土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较为全面。目前,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4.3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9.67%,拥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2人。
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重大岩土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如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站、粤港澳大湾区横琴澳门通关口岸、北京副中心新北京中心项目、新建济南东站、北京新机场、北京地铁7号线、北京地铁12号线、北京地铁15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来广营北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广西河池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累积了包括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北京建工、北辰、万科、万达、华润、保利、中国中车、红星地产等在内的一系列优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