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绵绵的午后,上海赛宝照明电器总经理顾钧正在车间巡视生产线,新研发的紫外线杀菌灯即将销往印度等地。
“质量一定要过关!马虎不得!”顾钧口中念念有词。
坚持把产品做好,生意就不用愁——这是顾钧经营企业的信念与底线,也是20多年前,他拉着下岗工友创办这家外贸照明企业的初衷。
高质量成就好口碑,赛宝照明的LED灯深受海外客户好评。
然而,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向心思活、胆子大的顾钧也开始慌了。“1月底,我紧急召集开会,主要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今年的出口订单恐怕都要完蛋。”
恐慌情绪变成了现实中一个个消失的订单。雪上加霜的是,受疫情影响,合作多年的一家欧洲客户也遇到资金链危机,无法如期向赛宝照明支付货款。
多重夹击下,“连喘息都难。”顾钧坦言,公司上上下下几十号人,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
得知公司投保的“小微出口信用保险”可解燃眉之急的时候,顾钧很是激动。8.8万美元,顾钧很快收到了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的理赔款。
公司活了过来。“拿到这笔保险赔款后,我马上把部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不可抗力面前,顾钧深知,企业要想一直活下去,研发新产品,打开新市场,是唯一的出路。
赛宝照明的故事,是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案例,也是这次抗疫过程中上海金融业扶持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
如何在疫情下稳住订单、保住市场,出口能否顺利收汇、贷款能否顺利发放,都是关乎外贸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今年以来,稳外贸政策接力出台: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支持出口转内销……其中,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稳住外贸基本盘的政策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为外贸企业雪中送炭。在大量外贸型企业云集的上海,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上半年支持上海市出口和投资达2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为企业追回海外欠款2.6亿元、支付赔款2亿元。
保险赔款拿到手,改善的不只是外贸企业当下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条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在生死线上被出口信用保险救活的外贸企业,钟伟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还有很多。身为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普惠金融科的负责人,他离一线最近。“政策层面的支持,给小微企业带来的信心,往往比真金白银更可贵。”
海外疫情还在蔓延,风险防范依旧不能松懈。在上海,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已嵌入到“沪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28条”“稳外贸11条”“稳就业26条”以及普陀、松江、闵行等上海市多个区级政府的政策体系中,渗透到稳外贸、促融资、稳就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联合政府部门搭建了小微外贸企业专属服务机制,包括建立海外买方资信管理系统‘红绿灯’,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交易对手风险;实施阶段性降费,企业年度保单费率和资信服务收费标准降低30%;打造‘单一窗口+微信公众号+融资平台’的立体服务模式。”钟伟说。
一系列举措传递着希望。6月份开始,赛宝照明的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新研发的紫外线LED杀菌灯已销往俄罗斯、印度等地,乌克兰、巴西的订单也接踵而至。“一些货款已经到账。”顾钧说着说着,不由笑出声来。
车间内,伴着机器轰隆隆的响声,十余名工人正埋头忙碌。车间外,雨后初霁,暖风拂面,弥漫着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