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募进化论系列报道之三》A股估值速攻下 基金建仓困境
在牛市预期的“号角”下,7月份新发基金的规模有望水涨船高。
经济观察报记者通过统计发现,目前7月份已完成发行的24只权益类公募基金合计合并发行份额高达1774.65亿份,这意味着,当月启动认购的公募募资突破了1700亿元大关。
由于7月另有启动发行的27只权益类基金处在发行期,加上不少于20只确定将在7月底发行,多位业内人士据此估算,当月新发权益基金募资规模超过2000亿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交投的日益活跃,也正在为权益类基金市场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公募产品的募集速度也较往常出现明显提升。
但有公募人士指出,在A股不断上行并拉动部分行业估值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权益类基金发行,加大了基金经理的建仓和管理难度。
在A股热度持续上行、爆款基金频出的背景下,7月份的公募销售盛况引发了市场的关注。“7月份的基金发行太火了,这个月的权益类产品规模有可能创下纪录。”一位公募渠道人士面对当月基金发行盛况不禁感叹。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发现,认购起始日落地在今年7月份以内的公募产品多达71只,而目前已经完募的产品份额合计已达1774.65亿份,合计1774.65亿元。
这并不能代表7月份基金发行市场的全部。
数据显示,目前仍有27只权益类基金处在发行期,募资规模数据尚未计入,此外另有20只权益基金将在7月24日至7月31日期间启动发行。“因为市场行情比较热,所以很多基金公司拿到批文也希望赶紧趁着这个时候来发新产品,主要原因还是比较好发行。”上述渠道人士表示。
基金发行受到市场热捧之下,不少爆款产品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募集。
记者统计同时发现,截至7月23日当天,月内已启动发行的51只权益类产品中,多达15只产品的认购天数仅用时1天;另据不完全统计,这15只一日内完募的产品合计募资规模就超过了1300亿元。“从这么多待发基金的数量来看,7月份的新发(权益)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已经是既定事实,如果月底的新发基金中还有爆款,那么不排除可能整月的权益规模达到2500亿,甚至3000亿的体量。”上述渠道人士坦言。
数据显示,我国公募历史上单月发行份额最大的一个月是2015年的5月份,达到了3047.82亿份,其中95%以上由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所代表的权益产品所贡献;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当下权益类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充,则今年7月份有可能刷新权益基金单月募资额的新高。“一方面,楼市调控、资管新规正在让资金流入权益类市场;另一方面,A股行情的预热也让权益类基金表现出了更大的吸引力,所以不排除这个月权益基金的募资规模会超预期。”北京一家上市券商基金产品分析师表示,“不过如果一些新发基金太火,也不排除监管部门会通过窗口等方式进行‘降温’调节。”
如此大规模的权益基金发行背后,或亦将对新基金的管理能力和建仓择时形成巨大考验。“A股指数7月份出现了一定的涨幅,虽然说沪指的估值并不高,但实际上在一些机构重点关注的行业,像消费、医药、科技这些领域,很多龙头公司的估值已经并不低了。”北京一家公募机构基金经理指出,“这个时候新发产品的建仓难度显然要远远大于去年。”
事实上,A股部分行业的估值的确处在历史高位。例如半导体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128倍,国证生物医药指数高达107倍,而新能源汽车指数也高达69倍。“大几十倍、上百倍的估值其实即便是用成长股的角度来分析也并不低。”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至少从操作难度来说,去年的估值水平更容易在市场中博取更高的收益。”
在结构性的估值高企背后,有限的建仓期也让公募产品面临更大的被动。“一般公募产品都有三个月的建仓期,但这三个月时间其实也给了一些基金产品两难的选择。”北京一家公募机构运营人士表示,“一方面一些个股和指数的估值已经并不便宜了,现在建仓不适合;但另一方面从市场热情度来看,不排除未来数个月A股的这种活跃气氛会进一步维持下去,那么如果往后拖几个月建仓,反而有可能站到更高的高位上。”
而在估值结构上,一些新兴行业龙头公司目前相对较高的估值,也让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进一步雪上加霜。“刚刚新发了一只基金,但这个时点建仓,可能在仓位上不会快速顶满,尤其是新兴行业,虽然估值天花板还没有明确,但是短期依然存在风险,所以新基金肯定会选择较低仓位运行,保证波动相对平稳。”一位近期发行了新产品的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过去几年A股的走法是估值分化,优质的公司估值越来越高,非龙头公司、腰部公司的增长预期反而不如人意,所以不少基金经理是更爱买龙头公司的。”华南一家公募机构研究员指出,“但是很多龙头公司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去年以来,估值分化开始逐渐极端化了,许多好公司的市盈率可能已经达到百倍量级,其实从ROE成长的角度看,未来不一定支持不了这个估值,但从择时的角度看,仍然是一种被透支的预期,这种透支的反面就是风险。”华南一家私募机构投资经理也指出。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结构化行情上攻的背景下,买方仍然可以采取同行业的低估值策略进行防御。“如果大盘这样下去,或许‘低估值策略’会更有效,因为龙头公司和腰部公司的估值差在达到一个程度后肯定会回归,同时这个行业估值上行趋势也不会被错过。”前述策略分析师称。
不过对公募机构而言,低估值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低估值策略并不符合很多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这也相当于绑住了一些基金经理的手脚。”上述研究员说,“因为许多权益基金经理是依据ROE和成长性来选择好公司的,腰部公司的成长性较弱,而且还有可能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
有基金经理表示,虽然公司有借牛市东风冲规模的诉求,但长期来看仍然应当在产品发行安排上保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其实这个时候公募机构也应当谨慎发行产品,并且评估自身管理能力能否匹配如今的权益类市场需求。”华南一家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坦言,“否则不光基金经理比较难操作,也有可能对产品业绩、回撤控制带来一些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