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爱扒股
巴菲特曾忠告所有的投资者: “胆大心细,这就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的法宝,投资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要想着去预测或控制投资的结果。实际上,人的贪欲、恐俱和愚蠢是可以加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不堪设想,更难以预测。”
巴菲特认为所有投资行为心理学的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对风险容忍的程度,就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将周围的金属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金融投资心理学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在你每天做出买卖决策时,这些概念就变得真实而具体起来。而将做出的所有决策贯穿起来的因素,就是你对风险的感知程度。
投资者对风险容忍的程度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投资专业人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帮助我们分析他们对风险的容忍度。证券代理商、投资咨询顾问、金融规划者们都观察到了每个个体行为的不断变化。当股价上扬时,投资者大胆地向股市里增加投资;而当市场回落时,我们又将投资调回到固定收入的证券上。一夜之间,投资者会戏剧性地改变他们的投资组合,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或其他固定收入的证券。这种来回在激进与保守的投资者角色之间反复折腾的现象,激发了我们对风险容忍度的研究。
刚开始,投资咨询顾问们认为,分析和量化风险容忍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通过面试和答卷的方式,我们就可建立一套投资者的风险档案。但问题在于,人的容忍度是基于情感之上的,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有上述构成对资产态度的心理学原理,都可用来测定对风险的反应。当股市大幅下挫时,即使那些在风险档案中非常“胆大妄为”的投资家也变得缩手缩脚起来。而当股价大幅攀升时,不仅是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也都增添了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