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6年,来自法国的约翰·巴菲特迎娶了汉娜·泰特斯,他们是生活在美国土地上的第一户巴菲特人家,也就是巴菲特的祖先。约翰·巴菲特是一位农场主,在西弗吉尼亚的亨廷顿经营自己的农场,这位老先生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抠门儿”。当时,他雇用自己的孙子悉尼·巴菲特做清洁工,每天只支付50美分的酬劳,并且对他的要求极为苛刻。后来,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悉尼·巴菲特离开亨廷顿,来到奥马哈投奔自己的外祖父,由此成为奥马哈的第一个姓巴菲特的人。
当时的奥马哈还比较落后,悉尼·巴菲特经过一番考察,开了一家杂货铺勉强谋生,而这杂货铺也就成了巴菲特家族的财富起点。1859年,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考察了奥马哈,他当时正在筹划一条横穿美国的铁路。最终,林肯将奥马哈确定为这条大铁路的起点,从而开启了奥马哈的现代化之路。悉尼·巴菲特很清楚,这条大铁路意味着商机的降临,于是果断将杂货铺迁到了火车站附近,很快扩大成一家综合商店。由于人口不断涌入,商店的生意日渐兴隆,悉尼·巴菲特迅速聚集了一笔财富。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马哈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悉尼·巴菲特的商店也发展成为家族生意,他的两个儿子陆续进入商店工作,成为他的主要助手。本来,生活可以这样安稳地继续下去,但一场变故打破了这份平静:弟弟欧内斯特·巴菲特爱上了哥哥的女友,并且最终得到了她的芳心。由于违背了家人的意愿,直接伤害了哥哥的感情,欧内斯特·巴菲特被驱出家门。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他只好搬到奥马哈的郊区居住,并且在那里定居下来。
此时,奥马哈的城市发展已经辐射到郊区。欧内斯特·巴菲特以父亲为榜样,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商经验,开办了一家杂货铺,生意很快便做得风生水起。由于生活和收入日趋稳定,欧内斯特·巴菲特的儿子得以接受正规教育,他就是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此人性格温和,对杂货铺的生意丝毫不感兴趣,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后来还成为《内布拉斯加月报》的一名编辑。
霍华德·巴菲特有一次出任《内布拉斯加月报》的面试官,遇到了一个名叫利拉·斯塔尔的应聘者。这个女孩儿身材娇小,褐色短发柔滑亮丽,周身散发出不尽的青春活力。在交谈过程中,霍华德·巴菲特发现她言语泼辣,而且带着一丝幽默,很有成为时事评论家的潜力。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女孩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帮助父亲经营一份名叫《卡明县民主报》的报纸,从选题策划到后期印刷,都早已轻车熟路。只是当时霍华德·巴菲特还不知道,这个女孩儿会成为自己将来的妻子,也就是巴菲特的母亲。
如果不出意外,霍华德·巴菲特将在美国报界崭露头角,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惜他的父亲欧内斯特·巴菲特并不支持他的选择,在父亲的要求下,霍华德·巴菲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文学梦,转而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利拉·斯塔尔则只能做一些临时性工作,由于不辞劳苦,她的收入倒是比霍德华·巴菲特还高。不过,这个小巧的女人却在身体和性格方面都存在弱点。由于从小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她患有严重的头痛病,总会不定期地发作;性格方面,因为她的家族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的遗传基因,她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有限,甚至连家务问题都处理不好,包括与家人的正常沟通也比较困难。
结婚之后,夫妇二人搬到了巴克大街,住进了一套二层的平板房中。此时,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乐观,一直处于勉强支撑并越来越糟的境地。1928年,夫妇俩的第一个女儿多丽丝·巴菲特降生。分娩引发身体孱弱的利拉·斯塔尔高烧达40.5摄氏度,险些丧命,其性格也变得暴戾。到了1930年,夫妻俩的生活仍然在维持中继续,就在这一年的8月30日,他们迎来了儿子的降生,这就是现在的股神——沃伦·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