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爱扒股
不當的名詞是正確思考的敵人,當一家公司或基金經理人使用諸如"EBITDA"(扣除利息稅負及折舊攤銷前的盈餘)及"pro forma"(擬制)等名詞時,通常代表他們意圖引導你錯誤地接受某些嚴重偏差的概念,(在高爾夫球場上,我的成績通常擬制性地低於par標準桿:關鍵在於推桿,由於我正在進行一套改造計畫,因此我只將到達果嶺以前的桿數列入計算)。
保险业
在保險業的會計制度中,"損失調整"是被廣泛運用的工具,但同時也是被嚴重誤導的名詞,首先,關於是它的定義:保險業者提列的損失準備並非業者提撥以備雨天不時之需的資金,實際上它應該是一個負債科目,如果能經由合理地估算,這項負債代表業者在財務報表截止日已經發生所有損失但尚未支付的可能金額(包含所有相關成本),在計算損失時,保險業者除了已經被正式告知必須支付的損失外,還必須包含那些尚未被告知的潛在損失,後者通稱為IBNR(意即已經發生但尚未告知)的損失,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比如說產品責任險或員工忠誠險),被保人本身甚至還不知道損失已經發生了。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實在是很難事先去準確地算出這些已告知及未告知意外事件的最終成本,但具備合理估計的能力卻相當重要,否則保險業的經理人將無從得知本身真實的經營成本,從而訂定合理的保費,GEICO在1970年代發生經營危機,就是因為它連續好幾年嚴重低估了損失準備,因而大大低估了其產品的成本,導致公司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以不當的價格出售其保單,賣得越多,虧得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