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爱扒股
媒體產業轉為弱勢,除了讓短期盈餘獲利受到衝擊之外,對其本身的價值將有更深遠的影響,為了讓大家了解這種現象,讓我們來看看稍微簡化但卻頗為相關的數學算式。
幾年以來一般人都認為新聞、電視或是雜誌產業的獲利能力,可以永無止盡地以每年6%左右的比率成長,而且可以完全不必依靠額外的資金,也因此每年的折舊費用應該會與資本支出相當,而由於所需的營運資金也相當小,所以帳列盈餘(在扣除無形資產攤銷前)幾乎等於可以自由分配運用的盈餘,也就是說擁有一家媒體事業,每年幾乎可以有6%穩定增加的純現金流入,同時若我們以10%的折現率來計算現值的話,等於是一次2,500萬的投資,每年可以貢獻100萬美元的稅後淨利貢獻(亦即約為25倍的稅後本益比,若換成稅前盈餘本益比則約為16左右)。
股东
現在假設條件改變,這家公司只擁有普通的獲利能力,所以每年100萬的獲利只能上上下下起伏,這種打擺子的形式就是大部分公司的狀況,而公司的獲利想要有所成長,老闆就必須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才辦得到(通常都是透過保留盈餘的方式),經過我們將假設重新做修正,同樣以10%加以折現,大概可以達到1,000萬美元的價值,結果可以看出,一項看起來不大重要的假設變動卻使這家企業的價值大幅減少至10倍稅後盈餘本益比(或6.5倍稅前盈餘本益比)。
現金就是現金,不管今天它是靠經營媒體事業或是鋼鐵工廠得來的都一樣,而過去同樣是一元的獲利,大家之所以看重媒體事業的原因是預期他會繼續成長(股東不需要再投入額外的資金),而鋼鐵業很明顯會落入打擺子的那類族群,不過現在大家對於媒體事業的看法也逐漸改為後者,而如我們剛剛所舉簡單的例子,評價的結果可能因為這樣的修正而有很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