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人福医药股票走出“平地响惊雷”的走势。当天,该股低开后,一直保持绿盘盘整的态势,股价最多一度下跌0.41元,不过,下午两点半过后,该股平地起高楼,股价突然直线拉升,涨幅一度冲击近7%,并最终收涨4.07%。
之所以出现这种走势,是因为在当天召开的世界健康博览会上,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表示旗下子公司将分拆上市,港交所、科创板都将布局。人福医药各业务板块将考虑分拆上市,目前计划已初步成型。其中,现有上市公司体内将独立保存麻醉药物板块,两性业务板块将在港交所上市,旗下创新药研发类子公司希望在科创板上市。正是受此消息的影响,当天该股股价出现“反转”。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天晚上,人福医药的消息面又出现了“反转”。当晚,该公司发布澄清及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目前无各业务板块分拆上市的具体计划或安排。其中,公司两性健康业务即乐福思集团是公司于 2017 年与 CITIC Capital Cupid Investment Limited 共同收购Ansell Ltd.全球两性健康业务组建而成,截至目前公司尚无具体的海外上市方案;而对于下属创新研发类控股或参股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尚无明确的上市计划。也就是说,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所声称的分拆上市事宜并不存在,原来不过是王学海的“大嘴巴”而已。
用“大嘴巴”来“推升”股价,这种情况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比如,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于2017年12月2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8年,公司销售额的目标是再翻一番至2000亿元。同时,2018年将继续降低土地成本,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将负债率降到79%,下半年降到75%。正是由于该董事长的“大嘴巴”,结果引发该股走出“井喷式行情”。
应该说,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这种“大嘴巴”行为是严重违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的。以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的讲话为例,至少在两方面构成违规。一是王学海发布的内容并没有经过上市公司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披露,因此,王学海发布的内容即便属实,也构成“抢跑”;二是王学海发布的内容对投资者构成误导,因为从人福医药4月9日晚发布的澄清公告来看,王学海发布的内容并不属实。王学海发布的内容如“子公司科创板上市”明显有“蹭热点”的嫌疑。
既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大嘴巴”行为构成信息披露上的违规,那为什么这种行为还在A股市场常有发生呢?究其原因在于A股市场对于这种“大嘴巴”行为缺少惩罚措施,或惩罚措施并不得力。比如,对于泰禾集团董事长的“大嘴巴”行为,虽然也引来了交易所方面的“监管函”,但“监管函”也只是希望该公司董事长及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管理工作云云。面对这样的监管举措,这就难怪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都乐于当“大嘴巴”了。毕竟由“大嘴巴”引发的股价上涨,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管住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大嘴巴”?本人以为,对于“大嘴巴”就应给予“大惩罚”、严监管。在这方面美国证交会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比如,对于特斯拉CEO马斯克去年8月的“大嘴巴”言论,即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的虚假言论,美国证交会开出的和解条件是“4000万美元罚款 马斯克辞去特斯拉董事长一职”, 并且特斯拉也因此受到牵连,支付2000万美元的罚款。这还只是“和解条件”,如果不接受和解条件,正式的处罚只会更重。如果A股市场也能像美国证交会处罚马斯克一样来查处人福医药这样的“大嘴巴”事件,“大嘴巴”事件还会在A股市场接连不断地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