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赚7.4亿!直击建行业绩发布会:房产开发贷将专注一二线城市 资产质量仍有挑战
3月29日,建设银行举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
会上,上月正式上任的建行行长王江首次亮相,带领一众高管就资产质量、房地产贷款政策、净息差、存款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1、集团资产总额28.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60%。
2、新增贷款1.76万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6.79万亿元,贷款增量和存量均创历年最高。
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10.50亿元,增长1.62%;利息净收入5759.09亿元,增长7.23%;净利差为2.19%,同比下降13个基点。据此计算,建行平均每天净赚约7.4亿元。
4、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2%和12.12%。
5、2020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07.29亿元,较上年增加482.56亿元;不良贷款率1.56%,较上年上升0.14个百分点;损失准备对贷款总额的比率为3.33%,拨备覆盖率213.59%。
6、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326元(含税)。
净利息收入是国内银行依靠的主要盈利来源,因此,净息差的变动关乎着银行的收益水平。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银行净息差不断走低。截至2020年末,建行净利差为2.19%,同比下降13个基点。
“息差管理是当前建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的特点,息差收窄是商业银行一般性、普遍性的特征。建行去年净息差下降12个基点符合国内银行业的基本趋势。”王江称。
一是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去年拉低净息差15个基点,这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中,从资产端看,贷款主要受LPR下行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让利等因素的影响,贷款的收益率同比下降。整个新发放非贴贷款定价是4.38%,拉低了净息差10个基点。此外,债券及同业存拆放收益率的下降,拉低了净息差的5个基点。
二是负债端看,负债成本的分化也对整个净息差的影响不同,整体推高了净息差4个基点。受竞争的影响和客户存款定期化、理财化的影响,一般性存款的付息成本同比上升,拉低了净息差2个基点。但同业存款,发行债券等成本同比下降,拉高了净息差6个基点,“一高一低”推高了净息差4个基点。
三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大了贷款投放的力度,在加大存款力度的同时,主要是通过货币市场的运用对同业存拆放进行有效的应用,拉低了净息差的2个基点。
另据王江透露,由于去年财政部对信用卡分期收入核算体制发生变化,分期收入从手续费收入调整到利息收入中,这也推动了净息差的拉高。但这一因素在上一年度进行了调整,剔除了信用卡分期收入核算体制变化的影响,使得去年净息差下降13个基点。
展望今年的净息差变动趋势,王江表示,去年四季度开始,建行季度的净息差环比已经开始保持稳定。今年贷款利率预计能够保持平稳适度的下调,存款市场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和存款定期化的影响,具有成本刚性,近期也出现了存款利率上扬的态势。此外,货币市场利率将维持波动。总体看,2021年的净息差管理应该说有难度,有压力,但总体能保持平稳状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建行曾凭借着“要住房找建行”的口号占领了个人按揭贷款市场的绝对份额,目前依然保持着同业领先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建行个人按揭贷款余额达到5.83万亿,个人住房贷款新增5258亿元,不良率0.19%
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房地产金融风险,先后出台了多项监管制度,建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又将如何调整?
对此,建行副行长吕家进透露,建行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4727亿元,不良率0.7%。
“建行将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稳妥地促进对公房地产业务的平稳发展,保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理适度的增长,有序降低房地产贷款在各项贷款周的占比。”吕家进表示。
对于监管部门推出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考核指标对建行的影响,吕家进表示,总的来说,新规过渡期较为充裕,对贷款规模增长的影响比较小。存量超标的部分会逐渐消化。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建行也在寻求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转型,参与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截至2020年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推广覆盖全国超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累计上线房源超2400万套。积极开展存房业务,累计签约房源120万套。“建融家园”230多个项目提供超14万套长租房源。先后与广州、杭州、沈阳、南京等11个城市签署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三年内提供3,000亿元的信贷资金, 提供约120万套(间)政策性租赁住房,解决约200万名城市新市民、新就业大学生的安居问题。
去年银行业存款增长明显,建行也不例外。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建行存款余额20.61万亿元,增幅12.24%;存款在负债总额中占比为80.08%,较上年上升0.92个百分点。其中,境内个人存款于去年四季度突破10万亿大关,年末余额达到10.1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48万亿元,增幅16.99%;公司存款余额达到9.7万亿元。
一是去年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金融市场环境都利于存款增长,去年广义货币(M2)增速提高,为存款业务发展带来更多资金。
二是建行推进数字化经营,深耕民生、消费、社区等高流量场景领域。
三是从集团客户的优势看,建行全集团的对公客户达600多万户,个人客户7亿多,同时,继续加大基于场景生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渠道看,高度重视线上线下融合,发挥1.4万多个网点的线下优势和网络的多渠道优势,尤其是手机银行用户数接近4亿户。
四是始终坚持稳健经营,主要风控指标居于同业前列。
展望今年的存款增长形势,吕家进坦言,新的一年面临着一些政策、环境的变化,根据初步判断,2021年建行存款仍会保持较好增长,但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在存款价格方面,考虑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存款长期化、定期化的变化,存款付息成本面临上升压力。
银保监会近日出台的《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被业内看作进一步强化对银行存款质量的监管。不过,吕家进表示,新规有利于促进存款市场的定价行为趋于理性,特别是对大型银行存款的拓展和成本控制会营造较好的市场环境。建行80%以上的负债都是客户存款,由于客户基础庞大,同业负债占比偏低,负债稳定性很高,各项流动性指标远高于监管要求,《办法》对建行是非常有利的。
1、不良率相对平稳,较年初略有上升,去年加快处置,不良率相对平稳。
2、逾期率稳中有降,保持在1.09%左右的水平。
3、信贷成本率基本稳定,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4、拨备覆盖率稳定在200%以上,拨贷比稳中有升。
5、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持续为负,而且去年达到785亿元。
为保持资产质量稳定,靳彦民透露,由于建行的风险资产已经占到资产的59%,信用风险是建行最大的风险,无论是董事会还是管理层都高度重视,加强对形势的研判分析,采取了前瞻性的管理措施,保持资产质量整体稳定。董事会总是有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管理指导,包括反向压力测试,极端情景的压力测试等,提升风险管理热力图的量化分析水平。
“我跟同业也交流过,建行董事会在压力测试等方面对我们的指导要求,以及我们所进行的压力测试,在同业中是做的最多的。这对我们判断形势发挥重要作用,对我们前瞻性地做出安排是非常重要。管理层基本上按周分析形势,及时调整策略,精准应对各种挑战。”靳彦民称。
建行去年也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靳彦民称,建行去年完成了1904亿的不良资产处置,同比增长20%,这是前所未有的。去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没有处置不良资产,基本都是剩下三个季度实现的。
谈及2021年的资产质量趋势,靳彦民坦言,资产质量的挑战还是存在的,但总体都是可控的。从去年的挑战看,零售业务质量稳定,普惠信贷质量稳定,但建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不良略有上升,海外和子公司受疫情的影响资产总量压缩,不良率亦有上升趋势。
一是由于资管非标业务的整改,对建行会有一定的冲击,这集中在政府平台基础设施客户。但建行已经计提了充足的拨备。
二是由于政府隐形债务的清理,有些区域的债务压力重,持续融资能力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这会产生一些风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