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煤事件问责拉开序幕?海通证券突然发声:积极配合调查开展自查自纠,四大业务线相关责任人被处分
12月20日晚间,海通证券突然在公司官网发布文章表示,海通证券积极配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调查,公司认真检视反思业务运作,立即采取相关整改措施,加强培训学习,对业务流程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提升规范化运作水平。
对违反行业自律规则和公司相关规定的北京债券融资部总经理夏坤、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厉栋、海通资管副总经理张士军、海通期货副总经理姚弘等相关责任人,公司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等处分,并给予经济处罚。
永煤违约之后,信用债市场存在的违规发行等问题引起监管关注,11月18日,交易商协会公告,发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
永煤违约对债券市场带来了剧烈的冲击。永城煤电信用债违约事件发生后,不仅造成了永城煤电及其控股股东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存续期债券的交叉违约,更是快速传导成债券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从银行间市场蔓延至交易所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大量取消、二级市场债券折价抛售、债券基金净值大幅下跌等。
中信证券12月18日的一份研报指出,国企违约事件首先在机构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不仅是债券投资者,权益、商品投研机构均开始关注信用风险的扩散情况,甚至信贷、信托体系也受到一定冲击。
情绪最终反映在一二级市场,在违约发生的短时间内,大批信用债取消发行,特别是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相关债券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
随着违约爆发,信用利差也开始走阔,10月以来3年期AAA债利差保持在40bp、3年期AA债利差保持在120bp左右。事件发生后,信用利差迅速走阔,低等级高收益债被机构大量清仓,宏桥、苏宁等主体开展了危机下的债券购回操作。11月21日金稳委会议以来,利差上行趋缓但抛售潮仍未停息,中信证券统计目前3年期AAA债、3年期AA债利差分别达55bp、176bp,较事件发生前走阔幅度达12bp、44bp。
“近年违约主体是从民企到国企,从蚂蚁到大象。”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7年以来,新增违约主体总资产规模整体上升、国企违约规模占比明显提升。今年下半年以来,共有12家国企发生实质违约或展期,当前债券余额合计1149.27亿元。华晨、紫光等大型国企事件连发,国企隐忧已成为现实,“大而不倒”的论调、“政府兜底”的信仰正面临重塑。
永煤违约之后,信用债市场存在的违规发行等问题引起监管关注,多家中介机构风险暴露,被监管机构等立案调查。
11月12日,交易商协会对永煤控股等相关机构启动自律调查。
11月18日,交易商协会公告,发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
11月27日,证监会宣布,根据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移送的永煤控股及相关审计机构涉嫌违法违规的线索,证监会决定依法对永煤控股及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立案调查。
11月30日,交易商协会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自律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存在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将对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自律调查。
12月4日,交易商协会发布新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尽职调查指引》,督导主承销商尽职履责,切实加强主承销商自律管理。
新的调查指引体现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压实主承销商责任,进一步明确主承销商职责边界。督促主承销商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将尽职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评价主承销商从事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是否尽职履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丰富尽职调查内容,细化各项工作要求。
第三,增设自律管理和自律处分等内容。新设专门章节,对主承销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违反自律规则的不同情形,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程度的自律管理或自律处分措施,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信用违规违法行为处理,夯实信用市场基础的信号也在不断释放。12月1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近日,知名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金永授、东方金诚江苏分公司原总经理崔润海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更早之前,11月21日金融委召开第四十三次会议,研究规范债券市场、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
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违约给市场带来惨烈教训,但是风险暴露之后,市场发展有望进一步往良性状态靠拢。
“尽管我们对明年的违约率不乐观,我们也可以看到正面的信息越来越多,债券违约处置在提速且处置的手段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债市正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表示,未来债券违约会更常态化的出现,但所引发的违约风险会以更市场化的手段加快化解和出清。
张旭认为,违约处置的手段越来越多,违约处置的效率越来越高。目前,债券违约处置在制度层面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准则和法律依据,这也为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和保护持有人合法权益开辟了一条有效路径,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债券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外汇交易中心、沪深交易所、北金所均搭建了违约债券转让平台,该类平台的发展提升了违约债券的流动性问题,利于债券违约风险的出清。随着特定债券的转让机制的成熟,在出清债券信用风险的同时亦有利于发展高收益债市场,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近期国企违约事件后,债券市场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反思与补救。一是监管层展开了雷厉风行的调查与整改。金稳委重磅发声同时,涉嫌逃废债的主体受到监管调查。此外,本次事件暴露的评级虚高问题也受到监管关注。二是相关发行人进行了大量的补救措施。以山西省为代表的数个省份重磅发声维稳债市,并针对国企风险采取切实应对方案。以苏宁、宏桥、阳光城为代表的高收益债民企发行人进行了债券购回操作,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三是金融机构对风控进行了加强。能源型国企违约导致债市巨震,关键是投资者过度的国企信仰使事件大超预期。
事发后,机构大多收紧了风控措施,对入库主体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普遍的摸排,也客观上导致了信用利差的上行和信贷的收紧。通过各方经验教训的总结,或许此事件将成为债市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