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 十年新高 市场为何不跌反涨
统计显示,今年前11月,A股市场IPO募资额达4238.72亿元,创下近十年新高,估计全年募资将达4500亿元,与30年股市IPO 最高的2007年募资4546亿元相比,仅差一步之遥。
回想2007年在股指创下6124点之后,才一年时间便跌至1800点,其中的惨烈至今记忆犹新。然而今年的市场,并没有被天量融资所吓倒。
截止本周末(12月4日),沪综指年涨 12.93% , 深成指涨34.47%,创业板指涨51.87%,中小板指涨 39.82%,沪深 300 涨23.66%。离年底还不到20个交易日,预计全年收涨基本成定局。与此同时,两市已成交190.71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总成交127万亿的1.5倍。
IPO创十年新高,市场为何不跌反涨?
首先是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所致。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融存量已达280万亿,同比增长13.5%;比上年增加29.62万亿,接近完成30万亿的全年计划。而前三季GDP增速为0.7%。
实体经济增长0.7%,社会融资增长13.5%,近30万亿的货币总量除了大部分流向实体企业外,自然会通过多种渠道进入股市,其中很重要的是利率偏低的理财产品转为购买基金。数据显示,截止9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已达18万亿,1-9月新发公募基金2.3万亿,其中权益类基金1.5万亿,比上年大增338%。
第二,随着投资者结构中机构的比重日益增大,A股的龙头效应越发显现。据海通证券研究机构报告,从内资看,A股机构投资者持有自由流通市值从2019年Q1的18%,上升到了 2020 年 H1 的27%,而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则从2018年Q3的43%下降到了2020年H1约37%。再加上外资占流通市值比例已从2016年的0.6% 左右 , 上升到了现在的3.8%,外资持续流入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如上述,今年涨幅最小的沪综指也达13%,可全市场4000来只交易股票中,沪市815只涨,912只跌,涨跌比例为47:53;深市1148只涨,1119只跌,涨跌比例50.6:49.4;涨幅逾50%的创指,居然是384只涨,479只跌,涨跌比例44:56。
而流通市值前100的股票中,76 涨,24 跌,跌股中包括工、农、中、建、交等9家银行,以及两桶油等个股。相反,在流通市值低于50亿的近2300只个股中,跌股比例超过70%。
就个股而言,年内涨幅超过100%,且回撤较小的绝大部分是行业龙头的大市值个股。如比亚迪涨260%,流通市值1969亿;山西汾酒涨193%,流通市值2277亿;隆基股份涨177%,流通市值2612亿;宁德时代涨135%,流通市值3083亿;顺丰控股涨123%,流通市值3730亿;中国中免涨121%,流通市值3835亿;泸州老窖涨120%,流通市值2794亿;五粮液涨101%,流通市值10142亿等等。
就此,我们终于可以理解,结构性牛市的特征之一,便是流动性大部分流向了行业龙头。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牛市中亏损的投资者,相当部分是按照之前的思路炒作小盘股的散户。
第三,结构性牛市的特征之二是行业板块冷暖不一。今年涨幅前五(均截止本周五)为:酿酒板块涨73.14%,龙头股贵州茅台涨51.6%;医疗保健涨71.9%;龙头股迈瑞医疗涨92.41%;食品饮料涨 68%,龙头股海天味业涨69.24%;半导体涨67.78%,龙头股韦尔股份涨51.77%;工程机械涨66.14%,龙头股三一重工涨108%。而表现较差的为:石油跌18.54%,房地产跌4.07%,银行涨0.63%。
今年医疗保健行业领涨,显然同新冠疫情有关;酿酒板块则是因为盈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而半导体(芯片)自然离不开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工程机械涨幅居前,则源自基建增长,特别是房地产增速较高(1-10月增长6.3%)。
由此看来,IPO募资创新高并不可怕。别的不说,相比50多万亿的居民存款,4000-5000亿的IPO募资对市场资金的影响并不大。易会满主席最近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还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论及第一项重要意义便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事实上,今年前11个月约350家IPO公司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就占了226家,4200多亿募资中,科创板与创业板也占2740亿元,比例均为64%。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IPO家数和募资额还会进一步增大。关键还在于,“入口”的口子开大了,“出口”也要同步跟上!就在两天前,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强调,“对于严重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增强退市刚性,决不允许‘久拖不退’。落实新《证券法》,推动投保机构代表人诉讼制度尽快通过典型个案落地,实现市场出清与保护投资者的双重目标。”
但愿“退市刚性”真的能“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