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4+3”民用机场体系年底全面形成
迎风起航 重庆临空经济加速腾飞
“双11”前夕,重庆极兔速递搬迁到位于江北国际机场D6地块的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新的转运中心实现场地升级,面积超过旧址一倍。
而早在今年7月,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已完成项目A区约4.7万平方米库房及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并赶在10月底交付多家快递企业使用。
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投资已经超过500亿元,引进了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飞行员训练中心、卫星通信、商业火箭、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形成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航空与航天协同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这些,是重庆临空经济发展的缩影。
“21世纪,机场将塑造城市的商业区和都市发展。”被誉为“临空经济之父”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曾如此判断。
随着“1+4+3”民用机场体系布局进程的加快,重庆的临空经济,正伴随机场建设加快,欲乘风“起舞”。
发展土壤
机场布局覆盖更广更完善
发展临空经济,机场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撑。
约翰·卡萨达认为,机场在21世纪对城市的影响,正如20世纪的高速公路——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周转,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和经济效应。
打造覆盖更广、功能更完善的机场体系,重庆快马加鞭。
2017年8月29日,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成投用。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中西部首个3座航站楼、3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
2019年8月16日,巫山机场正式通航。“云端航母”启动,成为重庆目前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
今年10月24日,仙女山机场试飞成功,有望年底建成通航。
至此,以江北国际机场为龙头,万州机场、黔江机场、巫山机场和仙女山机场彼此关联呼应的“一大四小”运输机场布局全面形成。重庆提前5年实现了《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中规定的重庆相关规划内容,交出一张分量十足的答卷。
同时,重庆已拥有两江龙兴通用机场、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梁平通用机场等3个A1类通用机场,到2020年底,重庆全面形成“1+4+3”民用机场体系。
来自重庆民航局的数据显示,“一大四小”运输机场体系联动省外运输机场,可在直线100公里内覆盖全市所有区县。
换而言之,重庆任何一个区县的直线100公里内,都有至少1座运输机场。临空经济具备丰厚的发展土壤。
聚集效应
临空经济示范区收获满满
聚集,是临空经济的关键词之一。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聚集效应,并引起周边产业链调整、趋同。
自2016年挂牌以来,总面积147.48平方公里的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里,聚集效应就不断增强。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临空经济在重庆发展的速度:今年1月9日,华夏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在江北机场挂牌。该公司具备每年维修上百架飞机的能力,是华夏航空投资2亿元打造的航空飞机维修基地,弥补了重庆在民航大修板块的行业空白。此时距离渝北区与华夏航空在2019年智博会上签约,尚不足半年。
聚集效应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海外。
航空产业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重庆与新加坡新科宇航签订合作备忘录,拟共同组建飞机维修合资公司;与新加坡樟宜机场管理投资公司(CAI)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新(重庆)机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增加零售(含免税)、餐饮、广告、休闲服务、嘉宾服务、停车场等非航空性业务。
此外,重庆—新加坡航线由最初的每周5班,增加至每周14班。《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航空产业园建设总体方案》已于2019年编制完成。
聚集效应,带来真金白银。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临空示范区全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2亿元,同比增长6.0%。仅当年航空产业增加值就达252亿元。
产业链条
不断延长并注入新动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空经济区域不再单纯指客运和货运,已成为经济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重庆的临空经济产业链已延伸至全市范围。
例如,在航空物流业方面,投资约13亿元的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已引入卡行天下、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落户。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可增加处理新增200万件快递的能力。
基地航空公司方面,2018年8月,厦门航空公司来渝正式签订“厦航西部基地落户协议”,打造西部地区首家分公司,带动10亿元投资建设综合生产服务基地。目前基地建设推进顺利,一期有望明年上半年投用。
此外,临空经济产业链上每新增一家企业,还会为周边新增大量就业岗位。重庆极兔速递迁入重庆快件集散中心后,转运中心面积扩大一倍,在已有千名员工的基础上,又新增200多个分拣员岗位。
民营航天的创新力量,也在不断为重庆临空经济注入新动能。
零壹空间商业火箭项目是我国首家民营商业航天企业,2018年成功发射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目前,该项目位于两江新区的商业火箭智能制造基地已竣工投用。
同样位于两江新区的东方红低轨卫星项目总部大楼中,300多位科研人员已经入驻。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面向全球的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宽带互联网等运营服务,将带动上下游千亿元的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