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收复27000点关口,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
展望后市,瑞银财富认为,新冠疫苗有机会面世、环球及中国经济复苏、财政刺激及极低利率等持续对资产价格构成支持,但MSCI香港指数自三季度至今反弹逾10%,已经体现不少利多因素,估值水平不算吸引。当前港股远期市盈率略高于5年平均值,市净率则接近5年平均值。估计MSCI香港指数明年盈利增长强劲反弹21%,意味2019至2022年间每股盈利年增长预期5%至6%。但基于基本面缺乏亮点,限制了估值显着走高,港股明年预计将温和上涨8%至10%。
招商基金指出,目前港股相较于A股的投资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长期看好港股市场具有资产稀缺性的新经济板块,以及中概股回归受益的板块。在外围不确定因素逐步落地后,国内经济渐进复苏是接下来的投资主线。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 在“弱美元、稳人民币”趋势下,港股中资股的盈利确定性高、低估值的优势明显,长期看好港股市场具有资产稀缺性的新经济板块,以及中概股回归受益的板块。
配置方向上,招商基金建议遵循以下三大思路进行行情布局:一是,顺周期板块具备较好盈利确定性,可遵循制造业投资修复主线,关注先进制造业板块,以及金融板块中性价比较高的银行业。二是,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前期受压制的半导体和消费电子板块,有较好的修复空间。三是,随着消费数据持续回暖,疫苗进程超预期也会对可选消费有进一步的催化作用,关注汽车、餐饮、博彩等板块。
艾德证券继续看好港股市场长期价值回归的趋势,并看好在大宗商品、香港本地股、内地大型传统行业、科技公司和消费品公司上的机会。相信随着战胜疫情愈发临近,香港经济将愈发企稳复苏,带动相关行业估值修复。
高盛预计,新冠肺炎疫苗有望短期内面世、中国经济料可大幅反弹以及“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新机遇等多项利好因素涌现,看好明年中资股表现,估计2021年中资企业盈利增长达20%,维持对H股“增持”评级。预测恒指明年底目标为29700点,较现价有12%潜在升幅。
银华沪港深增长基金经理周大鹏表示,港股市场当下估值水平在全球主流资本市场中最低,且在不断引进代表内地经济新方向的互联网、科技、医药龙头公司到香港上市,因此,维持对港股市场的乐观判断,香港市场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性价比较好的投资选择。
景顺长城沪港深领先科技基金经理詹成认为,后续港股会有超额收益,因为港股性价比高,且南下资金持续涌入,海外资金逐步回流,流动性利好港股。同时,新兴产业公司积极到港股上市,中概股大量到港股二次上市,优化了港股市场结构,让港股更具成长性。
浙商沪港深基金经理刘宏达表示,在“弱美元、强人民币”的汇率环境下,迭加港股中资股盈利低预期、低估值的优势,港股目前处于极佳的配置窗口。
中信证券分析,三大优势助力港股回升。1)估值的绝对优势。美股权重占比达58%的MSCI ACWI当前动态估值为23.1倍,接近十年以来最高水平;而港股(恒指和国企指数:13.3和9.9倍)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2)中概回归+指数纳入放开,改变市场“双低”格局。近期中概股“回归潮”明显加速,恒指与国企指数已经允许纳入同股不同权和二次上市企业,将彻底改变港股“低估值+低增长”的格局。3)南向资金及外资持续增配港股市场。随着大选结果基本落地、中美短期博弈氛围得到缓和,避险情绪消退将驱动外资流入港股市场;南向资金年初至今净流入已超过5000亿元,此趋势也有望延续。
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表示,将港股评级调高至“增持”,明年底目标价亦调升至28700点,国指目标价亦升至11400点。继续看好中国及日本股市前景,预期中国股市会继续跑赢大市,但幅度不及2020年。大摩重申,看好互联网、非必需消费品、原材料及工业股,予该行业“增持”,亦调高医疗保健股至“增持”;能源及金融股则维持“减持”;下调科技硬件及半导体股至“与大市同步”。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2021年港股将迎来久违的指数牛市。经济复苏、价值重估,有利于目前价值股占比大的恒指、恒生国企指数;港股性价比好于A股和美股。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国指正发生脱胎换骨的进化。随着指数编制规则的改变,预计恒生指数的行业市值结构在三年内将可堪比标普500指数。投资策略方面,应该遵循“价值重估、成长驱动,做多中国、港股更佳”。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维持港股在接下来12个月的时间之内有望出现盈利修复驱动的上涨行情判断不变。结构上,重点关注低估值而且存在补涨动能的金融板块,如银行和保险等。其它受益于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周期及消费板块也值得重点关注,例如造纸、汽车及零售板块。
嘉实基金指数部投资总监陈正宪表示,新经济纳入迭加低估值优势,港股配置价值凸显。当前AH溢价指数正处于近四年以来的高位水平,与此同时,恒生H股指数估值不足12倍,具有较高性价比。从全球几个主要股票市场横向来看,恒生H股指数市盈率最低,其滚动市盈率甚至比15倍的沪深300还低。不断流入香港市场的南向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对港股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