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天励飞: AI初创浪淘沙 开启A股上市路
人工智能产业的演进伴随着科技瞪羚们的故事,2020年,AI新锐们群雄争霸的局面步入了新阶段。云天励飞、寒武纪、依图、云从等AI企业,如今早已开启各自的新征程。
2020年,云天励飞半年内累计完成超过20亿元融资。并且,云天励飞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而距离陈宁创立云天励飞仅仅过去六年。2014年,云天励飞成立,陈宁带领云天励飞先后搭建Arctern算法平台、Moss芯片平台和Matrix大数据平台三个AI技术平台,构建了完整的AI技术链路,主攻AI视觉,切入安防赛道。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回忆道:“到深圳创业一方面是大势所趋,我们早期团队成员在各科技巨头工作,确实看到了美国的头部企业开始密切关注深度学习,投入大量的硬件去训练深度学习算法,并且2012、2013年在语音识别、复杂计算领域已经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
同时,中国在过去10多年投入上万亿建设智慧城市,“更加准确地说,是构建一个信息化城市的底座,这个底座已经相对比较健全了,迫切地需要智慧化转型,其实就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落地和爆发提供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契机,自然就不能犹豫,就去要适应这个趋势,回到中国来创业。”陈宁说道。
2014年前后,AI深度学习能力渐起,在海外研发芯片的陈宁早早地感受到了风口,很快集结了核心的资深工程师们,开启技术派的创业之路。来到深圳,令团队们意想不到的是,几天的时间就成功注册了公司,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逐一齐全,然而起步并非一帆风顺。
“刚刚开始的时候困难蛮多,第一个困难就是AI技术应该用在什么样的场景里?我们首先选择了安防,但安防当时也是一个红海,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我们只能用AI的新方式去找到新的突破点,”陈宁回顾道,“于是我们找到了视频监控的方向,通过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硬件加速的能力,在海量城市级视频监控里面通过以图搜图的功能,去颠覆传统的解决方案。这个功能的开发,我们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打磨。”
技术之外,还有人才和资金的挑战,“人才只有靠我们的创始团队,因为我们当时资金其实也不多,更多的是大家对于未来AI方向、理念的认同,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熬过来。 在资金方面,第一年更多的是靠自有资金,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入选了深圳市的一项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所以得到了第一笔数千万的政府资金资助,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也包括办公场地的提供等等。”陈宁表示,深圳对于海归创业有非常包容的生态,尤其是市场化的环境,能够开放各类的场景,让企业把技术落地。
而云天励飞也有着深圳创业的特点,选择了安防行业后就聚焦于此,稳扎稳打,并且一开始就确定了算法芯片化的思路,推出“深目”系统,既与同期的算法类企业形成差异化,也区别于纯供AI芯片的企业,在落地解决方案上走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
很快,云天励飞拿到了第一个订单,直接切入了警务的安防市场,陈宁谈道:“最早的时候还是基于我们在数字城市领域里的动态人像识别解决方案,即深目系统。因为深圳很多公务员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尤其是公安团队,他们很希望用AI技术改变传统人工看视频工作流程,双方沟通后选择和我们团队合作。最早我们在龙岗公安分局做小规模的试点,大概将近两年的时间去打磨这个项目。”
到了2015年底、2016年初的时候,试点项目逐步展现了实战的效果,开始协助公安高效破案,陈宁介绍道:“2016年开始就进入了小规模的快速爆发时期,之后我们打磨的AI+社区,AI+园区,AI+防疫,其实都是在深圳率先落地,再不断地向其他地区的市场去复制。”
如今,云天励飞相继建成了深圳10区数据汇聚的“动态人像检索平台”等项目,帮助警方破获案件上万起、找回400多名走失儿童和老人。此外,还参与建设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室内‘一脸通’解决方案”、港珠澳大桥智能通关系统、深圳机场AI大脑、南园智慧社区等项目。
同时,陈宁对记者感慨:“现在回看,更重要、更幸运的还是深圳拥有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服务型政府的营商环境,创新包容的深圳基因孕育了开放的市场,我们才能把第一款AI产品落地在深圳,才有了我们城市级产品化的根基。”
在安防赛道起步的云天励飞,仍面临着激烈竞争。正如陈宁所言,云天励飞闯入的是一片红海,不仅有海康威视、大华等成熟企业,还有一种新兴的AI视觉公司,如何从中脱颖而出?云天励飞也收获了不少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成长,并与海康威视等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做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