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月工业为何如此强势?增速蝉联19个月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翻番
“在中国的业务二季度已经开始回升,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ABB机器人未来工厂的建设,预计会在2021年投入运营,落成后,ABB在中国的产能将达到10万台,未来几年ABB机器人产品线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将提升一倍。”
ABB中国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梁锐在近日的进博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踌躇满志。作为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ABB的在华业务并未受到疫情冲击,反而在疫后出现了大幅增长。
这是中国工业恢复性增长的生动注脚。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增速与上月持平,蝉联2019年3月以后的增速新高。当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和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1%、38.5%、30.2%、28.0%、20.4%。
受访专家指出,中国工业在疫情之后出现了“深V”型反弹,并持续创下近期高点,一方面是因为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类产品生产持续向好;另一方面,随着年底圣诞的临近,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回暖,这带动了工业消费品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攀升。此外,海外疫情的反扑导致部分生产链条转移至中国,而疫情后的产业升级也正在悄然加速。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10月工业保持着6.9%的高速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主要是因为在工业中占主体地位的制造业仍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采矿业也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
三大门类中,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9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制造业虽回落了0.1个百分点,但仍保持着7.5%的较高增速。
张航燕表示,中国工业在疫后出现了超预期的“深V”型反弹,其背后有三大支柱。
第一个支柱是中国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在持续发力,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类产品生产持续向好。10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2%;与此对应的水泥产量为24100万吨,增长9.6%;钢材产量11848万吨,同比增长了14.2%。此外,10月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同比增长了30.2%。
张航燕认为,这是中国基建正在快速发力的体现,说明近期基础设施与建筑业工程正在加速开工。
而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程师张亚丽看来,工业稳增长不仅体现在基建发力,更体现在工业企业的减负上,“二季度工业增速的恢复主要动力是复工复产;之所以近期再创新高,是因为前期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预计全年减税降费有望超过2.5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可能也会达到1.5万亿元以上。他因此判断,四季度经济可能较二、三季度进一步加快。
张航燕指出,第二个支柱是随着年底圣诞的临近,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回暖,这带动了工业消费品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攀升。
10月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26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3%,而9月份的这一增速为下降1.8%。
企业层面的感受更为直观,“公司的产能已经跟不上订单增长速度了。我们的出口订单排到了明年3月份,工厂正在到处招工,但目前至少还差70多人的缺口。”广东爱米高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社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近期家居行业出口空前火爆,许多工厂订单已排到了年后。
与此相伴的是,进入9月后,上半年一度持续低迷的蓝领招聘正在一夜回春,部分制造业甚至开启了新一轮的“缺工模式”。
人力资源公司知猫科技总裁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进入9月,其平台上蓝领岗位需求开始猛增,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是因为一季度大量工厂停工,企业复工之后开始纷纷加紧生产,存在明显的“补库存”与“赶订单”情况;另一方面,随着年末旺季的到来,近期外贸表现明显好于预期,国内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
张航燕指出,第三个支柱是海外疫情的反弹导致部分生产链条有转移至中国的苗头。“近两个月来,由于国内疫情控制明显好于国外,供应链完整,部分印度、甚至东南亚的生产正在转向国内。”
近日有关印度纺织等行业订单转移至中国来生产的消息不绝于耳,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家纺织企业获悉,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大量国内企业接到了来自印度的订单或询盘,甚至有企业接到超大订单,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暴涨5倍。反映到生产上,10月的纺织业增长了9.5%,棉花、棉纱、坯布、印染等纺织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全线上涨的现象。
在张航燕看来,疫情正在加大工业生产的行业分化。传统制造业生产恢复相对偏慢,采矿业、水电气等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低。但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集成电路等高科技行业在疫情后逆势激增,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正不断加速。
付凌晖介绍,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
“从产品产量看,10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1%、38.5%、30.2%、28.0%、20.4%。此外,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也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低迷数年的汽车制造在今年出现了大幅反弹,10月汽车制造业增长14.7%,汽车产量248.1万辆,增长11.1%,其中,新能源汽车16.5万辆,增幅更是高达94.1%。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在进博会上介绍,中国通过研究制定扩大汽车消费“一揽子”政策,适应性调整国六排放、积分办法,延长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和免征车购税等政策,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快速恢复。
他指出,中国将实施《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江飞涛指出,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汽车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困难,部分零件一度出现断供情况;但随着国内外产业链的逐步恢复,这种断点正在被弥合,这提振了近期的汽车生产,部分车企也存在赶进度的情况。
另一方面,他指出,在消费端,一季度疫情期间不少4S店关闭,也使得不少消费需求被推后,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不少家庭行业开始考虑从公共交通转向私家车出行,加上近期的汽车行业刺激政策,这也带来了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回暖。
张航燕指出,疫情也加速了各行业的线上迁移,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快速发展,这带来了手机、笔记本、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行业的加速发展。而汽车、家电、电子信息产业又是机器人、高端机床等上游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产业链较长,其快速发展带动了全产业链的共同复苏。
展望未来,张航燕表示,短期内中国工业增速仍有望保持强劲,明年一季度由于基数较低,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同比增速,但疫情之下,内外部需求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10月制造业投资降幅虽然收窄1.2个百分点,但仍然同比下降了5.3%,这说明投资者信心仍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