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发表主题为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章。易纲在文章中称,货币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
易纲在文章中表示,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他表示,2020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全部进入接近零利率和负利率区间。大力度刺激政策在初期有一定作用,但边际效用递减,退出难度递增,长期看还可能会刺激债务扩张和资产泡沫,固化经济结构扭曲,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增加系统性风险隐患。
“相较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货币政策区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总体上有利于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易纲表示。
易纲进一步表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提升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此同时,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减少经济波动。
他介绍称,近三年来,人民银行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在2018年至2019年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等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得到有序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有力推进。
“处置金融风险过程中,我们坚持推动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出现重大金融风险后,问题机构的股东必须首先承担损失,股东权益清零后依然存在缺口的,由相关大债权人依法分摊。”易纲在文章中表示,针对金融市场一度存在的“金融牌照信仰”“规模信仰”等问题,对于严重资不抵债的机构,坚决依法实施市场退出,严肃市场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