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究平台型公司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有一个区间判断,例如高频、低价、标准品还是低频、高价、非标品。市场份额、黏性、可转换的难易程度等都是定义一个好平台的关键词。
将来在资产管理头部企业当中也会出现两种模式,一种是又大又专,一种是又大又是平台,它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9月23日举办的“2020中金数字经济论坛——平台经济专场中”,中金公司研究部电信、软件互联网、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钱凯与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合伙人高云程从投资角度探讨了对平台经济的看法。
钱凯:你们做投资是如何看待平台型企业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平台企业,从投资角度,该如何辨别一个平台型企业的成或败?我们的着眼点该放在哪里?你们比较关注哪些细节指标?
高云程:平台自古就有,平台是一个分享信息、商品交换或者做任何信息或者物品交换的地方,我理解这是平台的初衷。从平台核心作用来看,一是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解决平台上所有参与者的痛点;三是在5G以及未来物联网背景下,平台的边界是否将变得更为宽广,甚至跨区域、跨国别,变得层次更为丰富。
作为一个投资者,因为我们公司更多聚焦二级市场投资,我们去研究平台型公司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有一个区间判断,总的来说高频、低价、标准品或者标准服务的东西容易平台化,另外,与之对应的就是低频、高价、非标是很难平台的。
房地产的购买是一个典型的低频、高价、非标的产品,包括装修。在过往的十年有无数人提出互联网装修,但最终都失败了。我前两天刚跟一个上市公司聊这个事情,失败的原因就是互联网可以获客,但是谁来做装修的事情?每一单装修都得一些工人来做,因此这件事情就非常难用简单的平台化来解决。
而很多事情往往就在我刚才说的两个标准之间震荡,最难的就是非标、低频、高价,最容易的是高频、低价、标准品。但是都有成功的(案例),这也是我觉得很惊讶的地方,例如打车、送外卖都可以有很大的平台产生。
另外有几个关键词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份额、黏性、可转换的难易程度。说到可转换的难易程度,最大的就是微信。我常常试图想能不能不用微信,我后来感觉哪怕不工作也不能不用微信,如果你不用微信,孩子班级的群你就进不去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就产生两个字——黏性,你不得不用,这是最顶级的好的平台产生的最重要的地方。刚才我们说份额、黏性、可转换程度,这几个可能是定义一个好平台或者Powerful平台的关键词,这是我的一些思考。
钱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怎么看平台经济?平台是边界越大越好吗?什么才是相对合理的平台边界?
高云程:如果让我再补充一两点的话,我想到的是平台企业的价值观。我观察到,一个大的平台在往前演进的过程中,反倒慢慢的又为每一个平台的参与者提供的信息变成了信息茧房的状态。就是你看到的永远是平台想给你看到的,而不是之前预期的,我看到的应该是更丰富或者是更值得看到的信息,最后这个平台反过来给我看到的都是我想看到的。
比如我亲身经历,在短时间的某个平台我看了几个足球片段,后来我发现只要我看这个平台给我推荐的都是这个东西,这就变的挺无聊的,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信息茧房。这和我最初开拓视野,看到好玩的、有意思的、不同的东西的初心就不一样。购物平台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它会现在开始根据你以前的购物习惯、浏览给你推送,最后发现它总是在推送类似的东西给你,这其实慢慢的有些事情可能在偏离初心,但是如果这样,可能这个平台的边界就已经开始隐约的出现了。
钱凯:投资企业比如景林资产会不会成为平台型企业,会不会有这个趋势?另外,数字经济从长期来看,从我们投资公司的角度来讲,二位觉得未来会有哪些比较大的改变?
高云程:第一个问题,在世界上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平台类的公司出现,搭好整个基础设施,邀请不同的有特色的基金经理入驻,做好防控,假设它就是一种平台型的。还有一种是现在管上万亿美金以ETF为主的平台,它是搭成一个比较被动的投资平台,让大家把钱搁在上面,给你一个比你自己做还不错的业绩的公司。总得来说这些大的模型在美国市场已经是很成熟的。国内现在有这样的雏形出现,但是总的来说每家公司的规模还没有那么大,但是我确实看到了一个现象,资金、人才在往相对大一点的头部企业集中,将来在这些头部企业当中也会出现两种模式,一种是又大又专,一种是又大又是平台,它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
第二个问题,换个角度说,一个行业需要100个研究员,还是需要最优秀的两三个研究员。因为有了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或者可能可以分享他们知识的平台出现,可能最后最优秀的这两三个研究员拿掉这个行业70%、80%的薪酬。另外,我最近发现很多知识的获取是在读一些有趣的公众号上获取的,这些人可能对电动汽车或者对某些细分领域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我读完文章发现比读绝大多数研究员的深度要强很多,怎么把这些人整合起来,如果变成一个ResearchHouse,说不定它的竞争力强过现在任何一家卖方机构甚至于我们自己的买方机构。所以买方如何用好内脑我们自己的分析员、分析体系,和用好外脑,是一个我们很快就要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