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发布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了《重庆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重庆市将分三年三步走(见图表),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成的目标,并推出45项具体举措,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
此次印发的《行动计划》与2019年下发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相衔接,按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要求和三年三步走的步骤,细化了三大工作目标。
一是分类效果的刚性指标。包括按照分类示范标准开展示范的比例和回收利用率。从今年起的三年内,全市城市建成区内开展示范的街镇从50%提高到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的行政村从30%提高到50%,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35%提高到40%以上。
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三年之内,该系统的建设要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延伸到其他区县,从局部扩展到全域,实现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基本建成到全市基本建成的跨越。
三是具体工作计划指标。这些指标根据各区县(管委会)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变化可按年度适当调整,包括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县生活垃圾分类任务计划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建设任务计划表等。
《行动计划》从推进全域覆盖、实施源头减量、完善分类体系、推进资源化利用、发动社会参与、完善工作机制等6个方面,清单式列出了45项具体措施。
《解读》
计划实施:六方面45项举措齐发力
9月24日,在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万隆就如何推进实施《重庆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万隆介绍,《行动计划》重点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等保障要求,确保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行动计划》从推进全域覆盖、实施源头减量、完善分类体系、推进资源化利用、发动社会参与、完善工作机制等6个方面,清单式列出了45项具体措施,明确各行业领域垃圾分类具体任务和牵头单位,推动垃圾分类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区域统筹实施、全社会普遍参与”。
推进全域覆盖
重点解决重庆市垃圾分类总体覆盖率不高的问题
万隆表示,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覆盖率为75%,为此《行动计划》要求从机关到部队,从站场到码头,从宾馆到写字楼,从商场到超市,从市场到商铺,从城市到农村,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实施源头减量
重点解决生活垃圾减量的问题
事实上,垃圾分类只是手段,推动源头减量,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才是治本的关键。万隆介绍,参考广州、上海等城市经验,《行动计划》对源头减量措施落实了责任主体,明确了具体要求,包括推动绿色办公,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积极推行净菜上市,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推进“光盘行动”,持续推进邮政快递“9571”工程等。
完善分类体系
重点解决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和后端处置各个环节衔接不够、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行动计划》对分类投放设施配置,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厢房提出了标准和要求;对优化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布局,合理确定生活垃圾收运频次、收运时间和运输线路,提升分类运输能力等作出安排;明确了加快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县集中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此外,《行动计划》还对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进行了安排。
推进资源化利用
重点解决可回收物回收网络体系不健全、无配套政策等问题
“同上海、杭州等城市比较,我市可回收物市场主体存在小、散、乱现象,各自为政,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络未实现融合,无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对玻璃、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缺少扶持政策。”万隆说,因此《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探索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产业补贴机制,积极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加快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大件垃圾回收拆解设施。
发动社会参与
重点解决全社会深入发动不足的问题
上海、厦门、杭州、宁波等城市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发动全社会参与。万隆解释道,为此《行动计划》要求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的作用,开展垃圾分类“八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窗口单位、进军营,进村组、进家庭、进企业)宣传活动,打造一批垃圾分类示范学校,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工作机制
重点解决队伍机构、考评奖惩、监督执法等问题
《行动计划》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公共机构考评体系;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考评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垃圾分类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等,通过建立健全机制来推动工作落实,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目标的实现。